比较早就知道uber打车的模式,最近特别关注,因为所谓的“uber被查”风波。后来看到一条关于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约租车平台--“如约”的消息。表面上看,两者没有什么差异,都是要做约租车平台。但是实际上人们却容易忽略他们本质上的不同:一个构建方式是自下而上,一个构建方式是自上而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约”的约租车指标全部由广州交通、白云、广骏、丽新四家国有出租车公司中标。在失控中曾经提到过这两种构成的方式,一边是精心设计出来出来的庞大的“漫步者”火星探测车,另外一边是通过简单的一些规则制造出来的众多的像蟑螂大小的“成吉思”机器人。在对比中我们发现了用这些原则:快速、廉价、失控制造出来的小个体们所体现出来的巨大优势,它们几乎不用思考,却可以把事情做得那么漂亮。
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这样的问题似乎很久以前就存在,比如政府在管理中充当“守夜人”的角色,相信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能力,或者采用更加集中的治理方式比如计划经济。长期的演进和社会选择让原本选择这两种方式的国家变得更像,但我们已经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到一些简单的规则所能构建出的强大系统和他们的生命力。
这样的系统有什么特点?
1.自我调节的能力:系统能够适应外界刺激,处于演进状态的生态系统不断地向我们展示他们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2.稳定性:以各种协议为规则构造起来的计算机点对点网络,当某个节点或者某部分节点出现问题的时候整个网络还是仍然可以继续看起来正常地运行;3.可扩展性:亚马逊从最初的提供各种各样的书到提供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个特性对于创立新模式的企业显得至关重要,因为企业都需要从小做到大,企业构建的规则不应该让企业的发展出现瓶颈,或者至少通过一些小的修改就应该能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4.公平:对于一个想要扩展的很大的系统来说,这个特性很重要,以游戏为例,在游戏英雄联盟中,RMB玩家不会对非RMB玩家的体验感构成威胁,游戏输了你只能从自己的team中去发现原因而不会归罪于系统的设定。
在互联网公司所建立的那个系统当中,产品经理扮演的其实就是上帝的角色。上帝在构造世界的时候没有特意地去创造文化、民族、国家,但是他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创造了他们生活的环境,并让他们相互吸引。在一个系统规则的构成中,有三个要素不可或缺:动力、建立连接的规则、基于连接的动作。在做产品的时候,动力对应需求,而建立连接的规则和基于连接可以有哪些动作由产品的提供方设定,跟谁连接,发生什么样的动作由用户决定。对于社交软件比如微信、购物平台比如淘宝,他们满足的需求显而易见,一个基于人对于社交沟通的需要,另一个基于人们对于购物的需要。而uber这个系统的动力来自人们对于出行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uber更伟大,它在已经存在出租系统的情况下,基于当前环境,通过自己一套规则的建立,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将人与车连接起来。为什么互联网时代更要采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建立联系比往常变得更加容易,而基于这种联系的影响力变得更加容易发挥出来。有众多人关注段子手的影响力可能不会小于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县长,对于自上而下的管理者来说,失控变得更加值得担心。而建立起来的联系越强,新的系统就越不容易被替代。为什么来往难以在微信占领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是京东却可以在淘宝的影子下茁壮成长。先不考虑产品的体验度,运营的方式等各种具体原因,微信系统的连接是基于社交的,每个人与他的朋友们在微信上建立连接,然后基于连接他们产生社交行为,这样的连接很稳定,而且因为每个人的社交圈变化的速度不会太快,系统也不会处于过快的变化中。而对于淘宝这种交易平台来说,连接是基于交易的,系统时刻都在处于不断打散重组的过程中,这让系统能够时刻更新,但是并没有产生稳定的排外性。但是,微信在连接B端的过程中,如何在微信的系统中建立用户与B端的连接规则,我们同样可以拭目以待。
做好一款产品,就要思考自己产品构成的系统中,一个用户如何通过与其它系统中的点的连接通过动作满足这个用户的需求。在知乎中,我们会关注几个话题,这几个话题就是用户长期与产品建立连接并保持连接的关键点。用户只是通过系统中的这几个点而不是整个系统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产品产生这几个点,如何让用户能够在我们的产品上找到这几个点。
计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迅速。系统因此变得高效,自上而下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或许人们会发现自下而上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