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筝上的秋儿
余华的《活着》这本小说,福贵以自己的口吻讲述自己悲惨的一生,好似在给我们讲述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他讲述得及其平淡,没有任何怨恨,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绪渲染,可为何会让我的内心不由自主涌出一股莫名地忧伤,让我感觉周围空气都充斥着一股说不出的悲伤气息。
回顾福贵的一生,感觉世上所有的不幸都发生在他的身上:
福贵年轻时是典型的败家子,是地主家的阔少爷,吃喝嫖赌他样样事情都做,最终败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父亲因此活生生被气死了;他在去为母亲请医生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拉大炮,不幸中的万幸,他能活着回到家; 再次回到家中,得知母亲病走了,临走前还眼睁睁看着门外等着他能回来,女儿因为一场高烧成了聋哑人;后来即使日子过得及其艰难,但一家四口还是挨着饿一天一天,互相支撑地活着,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过了几年,妻子得了无法医治的软骨病,再后来儿子也死了,妻子女儿女婿外孙都接二连三死去,直至剩下他孤单一人留在这世上。
记得有次和两位朋友讨论过《活着》这本小说,其中一人总是在重复地感叹福贵命也太硬了,而另外一个则对我发出疑问“福贵这一生这么苦,这么惨,可为何他最后都选择活着呢,这样活着不觉得是行尸走肉吗?”
听完朋友的疑惑,我发现自己脑中也有着同样的疑问“他经历了自己所有的亲人的离去,为什么还想活着呢?为什么不直接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了结痛苦呢?”
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四处听取别人对福贵最后选择活着的见解。
或者在孙子死去的那一刻,他才明白真正活着的意义,“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何尝没有想过死。赌博欠债而倾家荡产时,他想一死了之;被捉去拉大炮,身边一个个伙伴离去,他也想过死了算了;在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去,他时常有轻生的想法。但每一次的最后他都选择继续活下去,因为每次他都有要活下去的理由。父母离去,他知道还有妻子和孩子需要自己照顾,他不能倒下;妻子和孩子离去,他还有外孙要照顾,他也没有倒下;最后一个亲人孙子的离去,他再也没有要担心的、再需要照顾的人了,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就以为,他会选择离开了,但最终他仍是选择活着,这次为了自己而活着。
经历了那么多,最后他大概真的明白了: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活,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为自己而活。这也是作者余华想告诫我们的道理。
我们大多数的人何尝不是像福贵这般,一生几乎都在为别人而活,这个别人有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有的是自己的爱人、儿女等。
人生是自己的,何不潇潇洒洒活一场呢?有些人太过看重别人的想法,有时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甚至伤害自己。那些为情伤害自己,甚至殉情的女孩子,为了孩子操劳一生,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的高尚父母们,你们真的有点傻,为什么不为自己想想呢?
人,应该好好为自己活着,哪怕你是一棵卑微的小草,没有花朵那般引人注目,你也不要一生只为了当花儿的配角,我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吸收着自由成长的阳光,为自己而成长。
其实,生活不难,是活着难;其实活着不难,是为自己活着难。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洒脱地为自己活着,也希望你们也如此,多点为自己着想,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选,别人的意见可以有选择性去听,但不要被人左右着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