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看到阿米尔·汗出了新电影《摔跤吧,爸爸》,网络上对他的拍摄过程中的增肥减肥经历的介绍很让人佩服,很高兴能够看到它在中国上映。周六去了这部影片,中间哭了4次,电影进行中,精彩感人的片段也会听到周围人的啜泣声,虽然排片少,但电影的上座率很高。
阿米尔·汗在电影里面塑造了一位严格又温柔的爸爸,为完成自己摔跤的梦想——让国歌在运动场上想起,将两个女儿训练成摔跤手的过程。
给我一年的时间,不行,我便放弃梦想
电影中的爸爸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可是连生了三个女儿,开始收起自己的奖牌,过一般人的生活。但就像经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两个女儿将邻居男孩打的头破血流的时候,爸爸发现,实现愿望任何人都可以,不只是儿子。于是开始训练两个女儿。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女孩练摔跤,女孩是要到了年龄就出嫁。最开始就强烈反对的人是妻子,提出了各种的担心。爸爸跟妻子做出承诺“给我一年的时间,不行,我便放弃梦想”。妻子做出妥协。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我第一次哭,因为这是刚刚过去的五一,我对我爸妈说的话,给我一年的时间,不行,我便离开北京回到他们身边。这大概就像是绝处逢生之后,给自己的最后一个承诺。
他愿意为你们对抗全世界,承受所有人的嘲讽
爸爸对女儿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五点起床;脱掉印度女性的长袍,穿着男生的短裤短袖训练;稍有反抗,减掉长发……
但这个爸爸又是温柔的:将哥哥的儿子拉来做女儿的陪练;为了增加营养,对抗素质注意的妻子,给女儿做鸡肉;大女儿学到新的技巧当众打败父亲,让父亲尊严扫地,但是当女儿打比赛遇到困难,哭着说句“对不起”,又会全力以赴为女儿奔波……
全剧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女儿对抗爸爸,逃掉训练去参加同龄人的婚礼,这是爸爸发过的最大的一次火。当两个女儿坐下来跟新娘吐槽爸爸严厉、不近人情时,新娘却说:
“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否则,我们的命运就……从一个女孩出生,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的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就会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而且跟这个男人一点都不熟悉,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孩一生的宿命。再看看你们父亲,他在和这个世界对抗(against to the whole world),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
所以当后来大女儿因为接受了所谓“国际教练”的指导,而放弃爸爸过时的打法,并当众将年迈的爸爸打倒在地,让爸爸颜面扫地,爸爸依然是那个为她输掉比赛而担心,依然会相信她能赢,依然在她需要的时候不顾一切的去支持,甚至放下尊严去求人……
当教练说你打不赢了时,爸爸说你一定可以;当教练说只要拿块奖牌就可以了,爸爸说你只有拿金牌才会被人记住,才是真正改变自己、改变所有女孩的命运。
每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都或多或少的带着父母未实现的梦想上路,爸爸是不同于给你更多呵护的妈妈,他的角色是不善言语、严厉但为了你的未来有更好的出路,所以他愿意给自己一个一年期的承诺,愿意为你抵得住所有人的嘲讽,愿意为了维护你的梦想而对抗全世界,更是会将你的每一份成绩都保存完整,随时拿出来给人看。即便当你长大接触外面的世界,开始质疑父亲的权威,但父亲仍然是那个你遇到困难冲在最前面保护你的人。
网络上很多对这部电影的批评是说男权主义,在我感觉真的没有必要,脱离了印度的现实生活状况(虽然印度有法律规定21岁结婚,但印度的童婚比例任然高居不下),去讨论电影反应的价值观,是没有依据的胡乱猜疑。电影能够打动人,并且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说明这部电影已经非常成功了。中国电影也要好好反思,娱乐化的商业电影并不是说不要有,但只是娱乐没有引发思考看过就忘,就将电影这种艺术过于表面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