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亩水田,数丛竹树。白天种地植树,晚上织布制锦,闲时教村民唱山歌……这是90后小徐的生活状态。小徐痴迷于本民族传统文化,2016年在大学声乐专业学习两年后,不顾师长挽留、父母反对,退学回到农村老家。“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回到村里,他四处拜师走访,学习芦笙和长鼓的做法,组织村民艺术团进行表演。父母由反对变成支持,村里人也加入其中,积极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他说,还有许多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值得去挖掘和传承,他这辈子就打算干这事。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类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小徐痴迷于本民族传统文化,2016年在大学声乐专业学习两年后,不顾师长挽留、父母反对,退学回到农村老家“事情,要求针对此事阐明自己的看法,立意时注意抓住不同的角度,从小徐的理由看,可以立意为“要身随心动,坚持自己的选择”,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可以写“传统需要继承”;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可以写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要尊重个人的合理选择”等,行文时注意先分析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时可以结合现在大学生择业的问题,让文章有深度。
审题:限制性
1.指令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材料关键词是“传统文化”“大学声乐专业”“退学回到农村老家”,三者密不可分,必须要联系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不可单纯谈文化创新或淡泊名利,更不可脱离材料,选择一个关键词如“理想”“传统文化”“信仰”等,而忽略其在材料中的具体内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写成话题作文。
2.“民族文化”是值得弘扬的,其关键是作为当代大学毕业生,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彰显个人才华。
3.命题人对小徐积极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做法持褒扬态度,考生即使觉得小徐不应该退学,也不应否定其传承文化的行为。如从辍学的负面角度进行反面论证,也是违背命题者意图的。
4.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文体指向议论文,且文体特征要明显。
参考立意
1.从小徐的角度:
①因为爱,所以爱;
②立足专业,敢于追求;
③投己所好,方得圆满;
④身随心动,坚持自己的选择;
⑤弘扬文化,坚守本心。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
①传承传统文化,重振大国雄风;
②扎根传统文化,勿忘发扬传承;
③摒弃浮华,在传统文化中追求诗意人生。
3.从价值观的角度:
①知白守黑,保守初心;
②传承文化,影响他人;
③青年要有文化担当与使命感;
④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要尊重个人的合理选择;
⑤去除功利,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
青年梦
中断学业,回归大山,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不会是一个轻松地选择。九零后的小徐在读了两年大学后开始了一种在别人看来是“隐世”的生活,不是出于“淡泊”,恰恰相反,是因为梦的热烈。
青年梦,要梦得清醒。
顺境中不断进取,逆境中顽强拼搏,无论对于一个个体来说,还是对于一个群体来说,逐梦,从来都是值得肯定。而逐梦的前提是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这个“佛系”思想流行的时代,“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就是一种难得的清醒。而更可贵的是,在退学之后,小徐停止的只是学业,却并未就此中断学习。对传统文化痴迷的他用四处拜师寻访,继续着自己的学习。明了的目标,明晰的过程,更有明确的实践,小徐用他的执着与踏实感染着周围的乡民,还有原本不支持他的父母。
青年梦,要梦得自由。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乔布斯开创苹果,甚或马云建立阿里巴巴帝国,青年人的梦想似乎只能紧紧联系着时代的脉搏。不过,赶时代的浪潮易,只要你有视野;有自己的选择难,需要自己做开拓者。流淌着世代血液、积淀出千年文化传统的大山终究还是许多人眼里的现代荒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也注定只是大多数人旅途上驿站。置身时代浪潮之中,却不被裹挟,小徐回归传统的人生选择,彰显却是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青年精神。
青年梦,要梦得崇高。
危亡的时刻,救亡图存的先行者中,青年是先锋;建设的年代, 白手起家的奠基者中,青年是中坚;复兴的时代,民族振兴的实践者中,青年才是主力。科技、创新、国际视野固然是这一时代的高频词,但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这一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青年是民族血脉的传承,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当时代的青年能够主动担当起时代的重任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真正有了希望。小徐的梦很小,小到不出大山;小徐的梦很大,大到连接着千年。
为梦想前行,为年轻逐梦,为民族担当,九零后的小徐用他的选择与实践绘就了一个属于他的青年梦。青年梦,中国梦;青年强,中国强!
知其白而守其黑
“知其白,守其黑”源于《道德经》,说的正是深知其物白的优势,却要守持昏黑之势。在文化多元的时代,我认为这话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面对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坚守传统,发扬民族文化。
“守其黑”需要依靠人的坚守,我欣赏90后小徐的决定,放弃专业而投身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他一定知其专业之“白”,守其“黑”却是完全取决于他对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我想起台湾艺人施顺荣的坚持,他从小就痴迷花狮,跟着父辈学习,并将制“狮头”作为终生职业。他的前半生几乎没有收入,但他无怨无悔,一直坚持。为让花狮制作技艺有所传承,已经58岁的施顺荣如今除了创作,还不辞辛苦到中小学校、大专院校进行公益授课,他戏称自己的学生“成千上万”。他的努力,让大陆同胞知道台湾仍存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
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要有继承。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里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更是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肯定一个民族,首先要着眼于文化。文化强,则国亦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不仅仅限于本国,在很久以前就扩散他国。如果说亚洲文明绝大部分源于中国文化,这恐怕绝不是荒谬之谈。故此,我们还有何种理由不去传承和发展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不以为然,一味捧着“地道”的英式口语,可让他读《离骚》也未必能流利读出。现在很多人,都一个劲地过“情人节”“圣诞节”,却忘了“端午”“七夕”。宁可看各种肥皂剧,也不去翻《论语》《古文观止》,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传统文化是需要人去践行的,在传承的路上,“其实地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走的人”一多,逐渐形成队伍和气候,弘扬传统文化的行为,就会衍生出了一种“工匠精神”,“守其黑”也就得以很好的维系。那些传承文化的“工匠”,往往为了追求“历史遗产”的高度还原,为之付出毕生心血而无怨无悔,孜孜以求。
传承的重要性不仅是将手艺与成就传于后人,还要将责任和精神薪火相传。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每个人的责任,它让人们可以看见“守其黑”之后的光明,让传承不再陌生,不再只存于书本和记忆中。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坚持发扬本民族文化。要做到“知其白而守其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才会更加绚烂多彩。
立足专业 彰显青春
小徐大学里的专业是声乐,一直痴迷于传统乐器制作,像他这样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自愿加入传承文化遗产领域的,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作为时代青年,学有所长,立足专业知识,专注于相关传统文化领域,是令人欣慰的。
徐梦圆,中国电音界的传奇人物。他尝试着将笛声、古筝和现代化的电音融合在一起,用适当的方式相结合,创造出了充满中国风的电音歌曲。徐梦圆与虚拟歌姬嫣汐共同演唱的歌曲《醉》,描绘了如丁香一般在雨巷中彳亍的小城姑娘。“一步走一步向回望,泛皱的眼波里,掩映着温柔乡……还在想吟诵诗两行,那身影早已转身绕过花墙”,清新中略带忧伤的歌词,融入电子、古风、京剧、hip hop等一众元素,不悲不喜的叙事方式让意境升华,哀而不伤,徐梦圆低吟温柔的男声让歌曲更是多了一丝美好与憧憬。
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受他影响,许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也开始寻找古今结合的方法,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申嘉彤,是大连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喜欢传统艺术,尤其是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中国传统音乐这个冷门专业,虽然她在外求学,但她却一心挂念着山西的民间音乐。她四处寻访太原的民间音乐传承人,希望能将山西的民间音乐传承下去。最后居住在太原兴县香坊戏传承人白爱明被女孩的诚意感动,准备将香坊戏的剧本、曲谱等珍贵资料传给申嘉彤。
申嘉彤利用自己读音乐的特长,寻寻觅觅,由此成为了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之一。申嘉彤将香坊戏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撰写毕业论文,并拿到韩国国际民间文化研讨会参加学术讨论。
华夏文明,不管是汉人做皇帝的时代,还是被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传统文化都在前行。但是,这千年未衰的文明传承,在当今的和平时代,却也遭到了挑战。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为人所熟知,成为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弓箭制作、古乐器制作、古手工艺技艺……都濒临灭绝,很多行业的前景堪忧。
现在,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还有专门的非遗学院,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我想,如果有更多的人,因为了解而热爱传统文化,学会利用所学专业去保护传统文化,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