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一个高中家长群的讨论,里面有高一高二和还有高三的家长,真的能感觉出家长的那份焦虑和无助。今天早晨又接到一个高一家长的电话,孩子从入学时的十名左右,一直到第一次月考的接近40名,家长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学科辅导,分析原因等等,但是家长没有看见孩子有什么变化,很是着急,现在再想插手,孩子还不接受。家长很是不理解,既然孩子做不好,家长感觉说的又正确,为什么孩子不听也不做呢?
我问他两个问题:第一个,你感觉亲子关系怎样?回答很差。第二个问题,你感觉,当你说着一些你认为很正确的话的时候,你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还是站在孩子的背后,和孩子一伙?回答对立面。
如此看来,孩子不让家长插手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的孩子历经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了,他最需要的是接纳和帮助。家长接纳孩子是孩子接受家长帮助的前提。如果孩子感受到你是在真心的帮助他,相信,他愿意接受。如果孩子感受的是你在抱怨指责和否定他,他可能就会和家长对抗,亲子冲突,亲子对抗导致孩子情绪很差,情绪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好心情,有助于好好学习。第二次月考即将来临,如果孩子的成绩还是上不去的,这个时候她很容易由家长的外部否定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进而社会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他的人际关系会变得非常敏感,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恶性循环开始,厌学、逃课、游戏和情感等行为问题相继,部分缺少"死党"等社会性支持的孩子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其实孩子成绩下滑,最难受的还是孩子。为什么我们家长感觉成绩下滑后他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家长挑剔否定,批评是重要的原因。
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情感支持,之二是教育功能,而情感支持是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我们家长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儿,就是情感支持,孩子自然就会做到,他应该做的事儿就是学习。各司其职。
如果角色定位不准确,那回会是一团乱麻。家长的问题还是应该回到本源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评估是他想象中的问题,还是现实中的问题,如果是想象中的问题,那就要进行认知调整。如果是现实中的问题,那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问题,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比如,高中导学案怎样使用,怎样做课堂笔记?怎样预习?每天怎样查漏补缺等等,还有师生关系?伙伴关系?情感问题?然后寻求资源和解决的具体方法。
总而言之,我们家长,应该是孩子的资源,是孩子的保护因素,而不是破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