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气,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便是祭祖扫墓,纪念先人。客家人尤为重视清明节的礼俗,每到清明前后,大家都在谋划着返乡祭祖的行程。今年由于身体不适,加上工作安排不合适,也就没有回去。打电话跟父亲报备时,他老人家言语间颇有失落,也是颇为无奈。
扫墓一事,各家遵循的习俗不一,有些家庭是女眷无需出席扫墓活动,只需在家做好后勤服务。有些家庭则是不拘男女,携家带口一起出动,尤其是小孩子,多是带着一起。我们家的习惯是后者,扫墓更像是一场踏青活动,举家出游。
每年清明扫墓,都会指定一位主理人,抽签决定,主理人负责购买祭祖需用的一应物品,安排行程等诸多事宜。家族成员约定好时间回到乡下祖宅,先到祠堂祭拜先祖,然后再按路程远近出发祭拜。我们家族一共有二三十人的队伍,父兄姐妹六个家庭各派代表出席,婶婶们在家做饭,其余人一起出行。祭拜的先人,约是往上三代的家人,我的爷爷奶奶,父亲的爷爷奶奶和太爷爷奶奶一辈的。墓地分散,有在祖宅不远处的田野边,也有在附近村庄的山坡里,近十处地方,从早上八点开始,得忙活到中午一两点钟。
小时候不懂事,只觉得好玩热闹,鞭炮纸钱,一系列供品,家人们分工合作清理坟头杂草,归置供品,点燃香烛。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大人们也会给小孩子们灌输一些先人掌故,介绍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印象深刻的故事。寻常路过墓地,总是觉得多少有些胆战心惊,而在清明时节去自家先祖的墓地,却只觉亲和明朗,大约是亲缘所致。
长大一些之后,我们这一代人也从长辈手中接过镰刀锄头,亲自动手为先人墓地清除杂草,挂上白纸,燃香烛,烧纸钱。也学着长辈念叨着先人的称呼,碎碎念着保佑家人平安顺遂。大人们依旧怀念着他们的长辈故事,对我们而言,里面住着的人是活在故事里的,不曾相见过。但就是依着亲缘关系,传承着习俗,这样也是家风的沿袭吧。
我们家有一位先人的墓地是在一座野山之中,我对那个地方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有一年扫墓的时候,我从山上滚下来,明知道旁边的树枝是布满荆棘,也不得不伸手抓住。以至于后来满手扎满倒刺,可谓是扎心疼痛,自此对那处地方是心有余悸。每年清明时节都能想起来这段往事,我记得有一两年我还借口腿脚不适,没去那处祭拜,只肯在山脚下张望等待。
四月踏青本就是极好的时候,山脚下各处田野间都是刚插上的秧苗生长一片嫩绿,形势喜人。田边或有几树桃李仍有零星花瓣缀在枝头,粉白相间,也都是煞是好看的。许多农家喜欢在菜地边上栽桑树,形成天然围合的绿墙,这个时节正是桑葚渐熟的时候,每每路过总忍不住偷摘几颗。林间还有些不知名的野果子,采上几颗放嘴里,那酸甜滋味,是街上买卖的水果不可相比的。
今年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们一同祭祖,心里还是念想着,作文一篇以记之,也算遥寄心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