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阴转晴 有风
01
开门见山。我此次作为督导员进村,任务是采集贫困人员信息。
我包靠的村四面环山,村子不大,有47户人家。跟大多数发展遭遇瓶颈的山区村一样,种地是年轻一代无法坦然继承的祖业。
年轻人水一样流向城市,中年劳力也陆续外出打工。歌词“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是他们的内心写照,偶尔会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比如发工资时。
留守村庄的多是60以上的老人,和一处处冷清清、空落落的石头房屋。
02
跟我碰头的两个村干部。
右边是村支书,左边是村会计。两人都姓王,差不多年纪,是工作上的好搭档,又是生活中的好哥们。
脚上蹬着款式一样的反绒皮鞋,踏地有声地诉说着兄弟情深。
03
去的第一户人家。受益于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今年房子新翻盖了。
里屋的地上卧着七八个水桶粗的冬瓜,给人一种家境殷实的错觉。
爷爷虽然耳背,却像个认真的孩子,一只手拖腮,用力听我们交谈。涉及他的话题,奶奶就责无旁贷地当起传话人,凑近爷爷耳朵大声地吼。爷爷仍旧听不清楚,扭头看着奶奶,吃吃地笑。
笑罢,见我们跟着笑,爷爷刚闭上的嘴巴又一下咧开。
04
还是老两口。
穿红外套的奶奶见来了不速之客,忙端出一个盛满小药盒的大牛奶盒给我们看。
她边咳嗽边说,吃药一个多月了,感冒却不见好转。爷爷听罢,当着我们面训斥她,你咋确定是感冒,让儿子带你去医院检查,你偏不去!奶奶心疼地说,不是得花钱呀。爷爷气得吹眉瞪眼,不花钱病能治好?等着吧,现在不花钱,以后花钱更多!
奶奶听了,语气软了许多,嘴上重复的还是刚才那句,不是得花钱呀。
05
跟我一起的两位村干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包揽了最重要的询问和记录工作。偶尔有拿不准的填表内容,才会认真跟我商量。为了留存工作影像,我自觉操起拍照的活计。
这位奶奶自打我进门后,就忙抓起马扎往我手里塞。我快速扫了一遍屋子,发现马扎不多,就婉拒了她的好意。我说您坐下,我给您老照个相儿吧。
奶奶听说要照相,便听话地在马扎上坐好,摘下帽子,将耳边的头发轻轻往上捋顺,又两手托着将帽子戴正。
奶奶闲不住,天气好时,就出门扫树叶。她指着堆满半间屋子的树叶,跟我们解释,预报说是有雨,怕放外面淋了,做饭没得烧。
06
到这一户时,已近晌午。正在做饭的大娘从厨房里出来,一个劲地跟我们寒暄,劝我们留下来吃饭。
大爷要刷碗泡茶,被我们果断拦下。他谈吐儒雅,有文化人的气息。说着说着又话风一变,语调沾了些惋惜。他说自己血压高,重活干不了,要不然怎么也是种庄稼的好手。
他说不仅如此,记性也开始差了。昨天去镇上赶集,买了4块血压计用的电池,付了钱,回到家,才发现电池没拿。
07
跑完最后一户,我们三人驱车十里,到山下的饭馆吃午饭。村里没有集体收入,饭后王书记坚持自掏腰包。
下午,我们首先到这位奶奶家。奶奶虽顶着一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身体灵便。我们刚坐下,王书记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儿子打来的,说他从县城坐车到了镇上,让王书记骑车去接。
我听着外面呼啸的西北风,担心骑车太冷,就拜托王会计留下来采集信息,我开车和王书记去镇上接人。
08
跟王书记从镇上回来,我们三人继续入户。
这一户只有奶奶一个人住,两间窄屋,合起来差不多二十个平方。
里间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三个女人手持铁掀和刮板,配合默契地用水泥硬化地面。
奶奶在做饭的外间搭了一张简易床。她指着屋内挽着衣袖、手上粘满泥浆的三个女人,欣慰地说,瞧,俩闺女,一个儿媳,来给我装修房子呢……
09
这家是我去的几户里面,看上去条件相对较好的,水泥地面,白石灰墙,角角落落收拾得干干净净。
老两口谈吐和气,恩恩爱爱,颇有点“家和万事兴”的味道。
因为是走访的最后一户,我们没再拒绝爷爷给我们泡茶的好意。
茶泡好,爷爷坚持给我倒茶。我拗不过,只好端杯相迎。茶壶在爷爷的手里颤抖,有热水溅到我的手上,我假装没被烫到。
一只白猫蹲坐在煤炉旁蹭热度,我唤了几声,它很友好地看向我。我俯身给猫拍照,慈眉善目的奶奶来跟我搭话,问我家是哪的。我报上我的村名,奶奶追问我爸的名字。我如实相告。
奶奶听了,两只手紧紧捧住我右手,激动地说,哎呦,可不得了,你爸喊我叫姑,你是我的大外甥呀!
老姑很高兴,说啥也要留我吃晚饭,并在她家住上一晚。我过意不去,只好借口说还要回一趟单位。
从老姑家出来后,裹着小脚的老姑跟在身后,将我送出很长一段路。
写在后面:
对照日记日期,本该早点写好发出来,停停写写就到了现在。其实当晚就计划“不吃隔夜饭”,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将耳闻目睹的经历写下。待写时却心生不知怎样下笔的焦虑。不同于以往,对沉重情境的写实,过分讨巧的文字都注定讨不到好。
那日回家路上,我的心中五味杂陈,一暮暮场景,一个个人物,电影片段般在脑海中不断回放。漏风的石头房子、屋里的泥土地面与柴草、被油烟熏得漆黑的房梁、挂满蜘蛛网的马扎、甚至是饿得没力气叫唤的狗……它们在脑中短暂定格,又很快闪过,与老人们纯粹的笑容、平淡的语调形成鲜明对比。
伺候几分薄地,化肥舍不得施,辛苦劳作半年,秋天收获二三百斤谷子、一二百斤花生,卖掉后换得千儿八百块的钱。这就是大多数贫困户一年的收入。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有低保,有养老金,吃喝够用了!”这是我听到的他们感慨最多的话。
看着一张张容易满足的面孔,想想他们每月200块的养老金,再展望我们这些上班职工以后的退休金,愈发为辛苦劳累大半生的他们感到不平,一种“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无助堵在心头。这个国家和社会亏欠他们太多……
而村庄仍是原来的样子,和谐,安宁,雨打风吹不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似乎并不适用于这里。
或许是我多想。
但,懂得知足和感恩,会更容易接近幸福。这是真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