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6569 小能熊365日写作计划第7篇文章。)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
——浅谈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精神遗产。无数文人墨客以此来抒情达意,它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骄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有力印证。它历经时间的考验,在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沟通古今人类共通的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课标的有关要求、教材中的单元目标及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将抽象的、理论性的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的过程。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思考:意象、意境、艺术手法及情感。
一、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畏惧情绪和厌恶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古诗词所写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无法情感共通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本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词,也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做结。全词向我们展示了此人由忧郁、愁苦到豁达的胸襟。他在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心声的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不会领悟得太深刻。再加上大都娇生惯养,所以他们无论是对亲情还是友情,都缺乏换位思考的观念;
(二)部分学生认为诗词文章不容易学习
中国古典诗歌重抒情,然情不可直接感知,乃借景,借人,借物,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间接抒发,故有情景交融之盛,景中含情,主客交融,这就是诗歌中所谓的意象。借感性意象间接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优长。这些意象往往有特殊的意思,并且多重意象组合,形成了特殊的意境,把握情不仅仅难在理念的抽象性上,而且难在情的不确定性上。对于目前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识和经验都不足以支撑他们理解诗歌中的景与情,对于所学诗歌半知半解,囫囵吞枣也在所难免了。
(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
学习诗歌,要有起码的诗词常识,并要在抓住了景的基础上理解情。还要知道某些意象、典故的特殊用法和固定意义。从目前的授课来看,学生对于诗词的基本常识一知半解。对于诗词中惯用的艺术手法也不甚明白。深层次理解诗歌,欣赏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就成为了空谈。
于是,在诗歌的教学中便呈现了这样一种状态:老师滔滔不绝,讲得激情飞扬,总担心自己没讲全没讲透;学生却学得昏昏沉沉,一头雾水,只是机械地写满笔记。有时学生索性不听课,为了应付考试而找来各种教辅资料死记硬背。
二、《新课标》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目标
1.能依据诗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
2.能说出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虚构之笔。
3.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及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
4.能简要的指出诗词中意象的含义。
5.能简单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6.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古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