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作者:师北宸
作者微信公号:数字弥母(digital_meme);
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这是在「在行」与「思享空间」组织的微信讲座中的分享,以下是分享全文:
1、写作是一项低门槛、高回报——即高工作杠杆率——的事情
先了解工作杠杆率的概念
什么是工作杠杆率?随着你所做工作的产品或者服务到的人增多,如果你付出的边际劳动量或者边际成本没有降低甚至越来越高,这就说明你的职业杠杆越比较低。反之,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很快甚至是零,那么就是职业杠杆高。
工作杠杆率低的工种有一个特性:简单、重复性、机械性;比如流水线工人,保洁阿姨;如果我只靠写专栏生活,也会是一种工作杠杆率低的工作:一篇文章一千多块,在国内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但已经四年没怎么涨过,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要过上体面的生活,每年需要写更多的专栏才能维持与上一年相当的生活。
更具体一点来讲,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遵循这三个基本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杠杆率,这些方法是:
- 减少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增加一项工作带来的影响
- 外包低杠杆率的工作,时间分配到高杠杆率的工作
- 机械+思考相结合的多线程工作
如果某项工作能够提高自动化程度,那是值得投入去做的。比如开发工具,让重复性的工作自动化,可以显著减少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的时间;我以前在媒体工作的时候,给自己供职媒体的文章并不能发到其它媒体上,从公司利益角度非常好理解,但是从文章影响力会受限。所以我现在写了一篇文章,会发在多个平台,提高单项工作产生的影响。公开课也是显著扩大影响力的方式,同一节课对着100人讲课,放上网之后可以让一万人、一千万人学习,老师的工作产生的影响被放大了很多倍。
将家庭保洁工作外包给保洁阿姨,培养新员工或请助理帮助自己分担工作、在学习和技能提升上投资时间、每周3-5小时锻炼,都是将低杠杆率的工作外包给其他人以及自己时间分配到更高工作杠杆率的事情。面对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要坚决说不,比如无效社交和浪费时间的会议、大而无当的各种行业活动等等。对了,写文章也是高杠杆率的工作,一篇文章写完后可以持续地传播给很多人阅读,如果相似的内容需要反复和别人讲的话,也可以写出来,沟通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有一位叫伯通的自媒体人说过,写文章就像「开分矿」,开分矿的意思是,在《魔兽争霸》这种即时战略游戏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多开分矿。能够迅速开分矿的玩家,会有更好的战略优势。因为同一个时间段内,拥有两个矿场的人是拥有一个矿场的人的收入的两倍,越往后,矿多的人越占优势。因为你占了那个坑,别人绕不过你。写文章也类似,当你把某个话题谈透了之后,这个矿就是你的。当别人碰到类似的话题的时候是绕不过你的,比如这两天最大的新闻: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出来的时候,《大西洋月刊》一篇旧文《ISIS到底要什么?》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就是这个道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热点背后的原因和机理都是相似的,占了一个坑之后,收益无穷。
写作是一项高工作杠杆率的事情,越早开始越好。
2、低门槛
2.1 写作环境不重要,随时随地可以开始写
写作的门槛是非常低的,我这里所说的门槛低是指写作对硬件环境要求非常低: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写起来。很多人对写作欢迎非常敏感,我以前做媒体的时候,周围很多人有很多的要求,譬如说:周围环境比较吵,写不了;在办公室人很多,写不了;甚至在咖啡馆,也写不了。有些人写作时会有一些奇怪的癖好,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在写作之前,需要自己手冲一倍咖啡才可以开始写,还有人需要先刷两个小时的微信朋友圈……哦,对了,这是拖延症,总之,很多人有奇奇怪怪的癖好和要求。
我觉得这些人把写作这个事情弄复杂了。写作其实特别简单:坐下来,打开电脑,手机调到飞行模式,开始写吧。我一开始也有各种各样的臭毛病,比如说开始写作之后,中途不喜欢被人打扰,否则情绪会很糟糕;然后对环境要求也很高:要非常安静,不能有音乐,别在旁边讲话,等等等等,否则就写不下去了。
后来当我工作非常忙的时候,真的没时间去打造一个自己觉得需要的最佳写作环境的时候,我发现我也能写了。而且我能在各种复杂的场所下写作:咖啡馆,飞机上,办公室,甚至出租车和公交车上。我曾经蹲在公交车的台阶上完成了一篇文章,因为我家住得很远,加班多,要赶deadline,如果不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写,我就得熬夜。与熬夜相比,不如赶紧利用通勤时间搞定它。当你时间真的很紧迫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都不是事儿。
2.2 素材:Google+维基百科可以找到99%的写作素材
我在「在行」有一个谈写作的话题,这个话题有40多位学员约我,其中有一个理论大家非常认可:要写好一篇文章,输入输出比是一百倍的关系。形象一点的解释是,如果你要写一篇一千字的文章,你的阅读至少要达到十万字。
个人体验、观察都是很好的输入方式,但这样的方式效率比较低,最高效的方式仍然是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强的人,小半天就能完成十万字的输入,虽然看起来量挺大的,但如果认真去执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这并不是多大的困难。
互联网是最伟大的发明,而互联网中最伟大的发明在我看来是就是Google和维基百科,通过Google和维基百科,你可以找到99%你想找到的内容。「在行」上经常有学员问我,老师你能推荐几个好的网站给我吗?我觉得没有最好的内容网站,只有最适合你的网站。而最适合你的网站,需要你自己去发掘。如何发掘?去Google和维基百科搜就好了。很多时候,很只需要多搜几次,多点几页,你想要的东西就会自动跳出来。
3、高回报:通过认知盈余帮助这个社会填平信息沟壑
3.1 经验:每个人的体验都独特而有价值,值得与人分享
作为一个公司人,我常常会有自己的价值很难得到完全发挥、被束缚住了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并不是来自于因为公司不好,它不让你发挥,而是当你有多种技能或有某种兴趣,但是当你的兴趣并不能很好与公司目标结合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热情和能力无处释放。「在行」上约我的很多是工作了多年的职场中层,每当他们与我谈到类似感受的时候,我都会鼓励他们说:写吧,或者去在行当一个行家。
我觉得每个人的能力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只为几个人服务上面,在公司里,你每天花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生命在让少数五六个人开心,无论你是否喜欢,以及无论他们是否足够尊重你,客观事实是你大部分的生命都被消耗在这几个人身上,这是非常大的浪费。更高效发挥你能力的方式,是让你的能力为社会上其它有需要的人提供价值,这不仅对你自己很重要,对别人也很重要。利用你的认知盈余帮助这个社会填平信息沟壑,你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被分享的人获得了新知。这是三赢。
通过写作,将你独特的经验与别人分享出来。
3.2 深度思考: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能写出一篇思路清晰的文章来,思考能力也是优秀的;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一个问题刚看到的时候觉得自己明白了,但是当自己和别人复述一遍、或自己写出来的时候,发现总会在某个地方卡壳,然后不得不再返回去查资料,弄懂,然后才能准确表达出来。
写作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要写好一篇文章,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你要搭结构,搜集素材,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剪,在完成一篇文章之前,你可能还要经历补充搜集、修正、再搜集、再修正等过程,才能打磨好一个话题。打磨一个话题的过程,就是不断逼迫自己让自己思考越来越严谨的过程,如果你不需要产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很多问题你可能就搁置在那里,问题越攒越多,自己思维也就越来越像一团乱麻。
麦克卢汉说: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写作是塑造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3.3 被动人脉拓展:主动结识大牛,不如成为大牛,让别人结识你
写文章在社交上最大的好处是你并不需要通过「社交行为」来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结果。很多人厌恶社交,因为无论是行业会议还是大部分的饭局,都是非常浪费时间的无效社交。写文章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孤独的工作,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敲字,但是当文章发出去之后,社交模式就已经启动了。只要你持续的输出你的观点、你的兴趣、你的喜好,你的文章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他们因为读懂了你想表达的看法找上来,或者因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找上来,这样的人如果通过线下去发掘,从概率来看,十个人里面碰不上一个。我现在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认识,我也通过读别人的文章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
除了被动人脉拓展,写作还可以帮助你主动拓展人脉。创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的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被称为人脉之王,他在写作上的助手Ben Casnoch在谈到Reid建议别人应该如何获得别人关注时,说:获得别人关注的最好的方法是,主动提供帮助。而大牛们有钱又有资源,人脉更广更优质,他们会需要什么帮助呢?比如比尔·盖茨,向他的基金会捐款没有用,给他介绍他不认识但对他有用的人,可能性非常低,你买上100套微软产品,他也完全不会关心,怎么办?
比尔·盖茨最需要的,而你可能有的,是信息。信息即你独特的视角,你对待周围事物的看法,如果他对中国感兴趣,你恰好是中国二三线城市的90后,你可以告诉他你周围的人是怎么看待二次元的,中国的A站B站是什么,为什么弹幕会从亚文化逐渐变得有一点点像流行文化。这就是通过主动提供帮助给你带来的价值。
主动提供帮助堪称是建立一切关系的不二法门,写文章分享出去,本身就是主动提供帮助的过程。有时候提供帮助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是确定的。
3.4 机会:通过持续写作,好的商业机会、工作机会找上来
最后这一点是水到渠成的。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我在《商业周刊》、腾讯大家有固定的专栏,其它很多媒体会转载我的专栏文章,比如财新、百度百家、虎嗅等。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凤凰网的副总编辑,他说正在寻找凤凰网科技频道的主编,问我有没有兴趣聊聊。聊完之后,我从一位从没从事过媒体的人,跑到凤凰网科技频道做主编去了。
我写作的初心是兴趣和学习,但回报超出了我的想象。
参考文章:
· 如果你想开始长期写作,先看看这篇文章
· 关于工作杠杆率的解释,请参考如何把1小时用出10小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