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会》开播了,而且,居然请来了天山童姥何老师加盟!四个有文化又有趣的中老年男神,终于凑成了完整的一桌!感觉朝最火网络综艺又近了一步!虽然还只是海选阶段,但有人就是爱看海选啊,噢,说的不是我。
其实很早就就想表白这档网络综艺了。跟何老师一样,第一季出来的时候,其实我是抗拒的,这么三俗的名字,能好看吗?事实证明,所有的偏见,都是人主观浅陋的显露。
我为什么对它如此钟情呢?
它满足了我的情感诉求。跟辩论的渊源,是高中时偶然看电视里在播99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没记错的话,当时辩题是《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全场最佳是路一鸣,后来中央台那个。其实主持人里打过辩论的不少,有名点还有何老师(我真的不是他粉丝)。也许,当时我就爱上了辩论,只是我浑然不知。
而这,也成为了我大学进辩论队的面试的理由。然后,一玩就是四年,从门外汉,玩到了院队队长,虽然从来没拿过最佳,但至少跟最佳辩手成了好基友啊!虽然这事儿早过去八百年了,但看马薇薇、邱晨、如晶他们台上撕逼,微博上各种互动,一起旅游一起high,都让我想起了那段年轻美好的岁月。年轻在于折腾,在自己没法折腾的时候,看看人家折腾,也觉得挺好。
主持人是综艺节目的灵魂。最早接触的那些韩国综艺,美国脱口秀,无一不是牛逼的MC撑起来的。《奇葩说》拥有马晓康这样的主持兼综艺天团,倘若不红,天理难容啊!
同时,马东——星二代和央视主持自立门户,本身就自带话题。看过节目的人就知道,他不光开创了花式口播广告的先河,还经常自黑、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又在大多数不正经的间隙,偶尔抖点文化。完全颠覆了之前作为“马季的儿子”存在于我脑海里的唯一形象。
他创立的米未传媒,已经成了年轻、有趣的代表。然而,一个年近50的中年人,凭什么懂得年轻人喜欢什么呢?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身段够低。
身段低的人才会坚持学习。所以他在央视已经做到频道总监的时候,毅然跳槽到互联网,从在担任爱奇艺COO期间做出《奇葩说》这样口碑与盈利齐飞的节目时,自立门户创办米未传媒。他不介意启用年轻导演,他打造了一个宽松的办公环境,办公室冰箱无限量零食酒水、开会中途允许狼人杀。除此之外,他会跑去隔壁的创新工场请教年轻创业者,他会反复研究如何把广告念得更好玩,他会为了传播效果一家家跑渠道。
身段低的人才会去在意和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奇葩说》从头到尾充斥着无厘头、搞怪、非主流、网络语言,有时甚至污力爆表。看似轻浮,其实每一个设计都代表着对年轻受众的理解:谁不知道那是广告?与其植入不如明说,这是对观众智商的最大尊重。但迎合观众并不代表低俗。所有脑洞大开的辩题、搞笑的情景剧,都是围绕年轻人时下最关心的话题,所有的争议,都在倡导多元。不说教,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导向。不囿于形式,内容才有生命力。四两拨千斤的背后,都是看不见的积累和用心。
在马东的很多期媒体采访中,我都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我没有改变什么,而是我的选择刚好符合了大家的需求。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从业者,有这样的觉悟,说实话,真感人。
最近很红的一个词叫“注意力经济”。综艺节目作为内容产业,说到底比的是优质的节目内容和用户体验,面对海量的节目,为何没有一个我想看的?选择越多,观众要求越高。因为大家越来越不乐意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挑战智商下限或是虚与委蛇、粗制滥造的节目上。所以,这档定位“撕下虚伪的面具,好好说话”的辩论类综艺节目,既不是买版权,也没有砸重金,第一季甚至没有大牌明星,却意外地受欢迎,尤其是把自我、个性放在首位的年轻人的欢迎。
现在,马东更有傲娇的资本了,因为他把广告从第一季的3000万卖到了第四季的3个亿!总点播量已超过16亿! 第四季第一期开播的24小时不断登上新浪热搜,阅读量已超过1.5亿!目前米未在A轮融资过后,已经估值20亿。
这一季,它的定位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接下来,赛制如何?会不会有脑洞更大的辩题?还能有哪些有意思的嘉宾选手?
反正我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