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公司的路上,听收音机,听到“挫折”二字,想到自己创业以来的感受,感觉对这两个字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什么是挫折呢?百科上是这样说的: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阻碍,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
看似一个痛苦的字眼,在自己眼中却是非常正能量的状态。想想,我们身边的情况,感觉碰到挫折的场景,基本上都是:
碰到了自己曾未解决过事情,发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从而感觉这就是挫折。
我们成长不过如此,能力成长不过是在所有挫折中磨练练习,并获得避坑能力的总和。
自己出来创业之前,也曾思考过挫折这件事情,当时也确实认为创业是很容易出现挫折的情况,认为挫折就是苦难,所以也曾摇摆过,但最终终究追随了自己冲动的内心,毅然出来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
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第一个产品,第二个产品,现在重新回头,突然对挫折二字又了更深刻的理解。
创业做事情,基本上从三无开始的,无钱,无资源,无经验,就开始了对老需求新方法的创造,这个过程挫折一定是高频的,如果把挫折当成一堵无法穿越的墙,那么就很可能就认为过不去了,总想去重新寻找新的事情重新开始,机会主义病就这样开始发作了。
但仔细想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只要有面对挫折的回避情绪,就一定无法成长,更无法谈成功了。
深入追问,之所以会认为这是挫折,说明自己还是一个不求上进的自己,所谓挫折情绪,无非就是:
这件问题,自己未有碰到过,没有解决经验,所以感觉挫折,感觉麻烦,感觉不知所措,就想掉头去寻找新的有经验,寻找能得心应手处理的新事情重新再来,这不过是机会主义情绪罢了。
然而,如果从成长角度看,同样一件事情,如果自己是一个积极,希望更高能的自己,却可以这样追问思考:
这是自己成长所需要的非舒适区:遇到挫折,说明自己已经进入非舒适区了,进入了新的认知成长环境,并告诉自己,如果所有事情都见过,那么说明自己一直在舒适区,有什么机会进步呢。
这是避坑能力的练习机遇:遇到挫折,说明当前的事情,之前未曾解决过,是时候学习新事情的解决方法了,这不正是练习新闭坑能力的机会吗,解决过后,不就成就了自己新的闭坑能力了吗,自己的能力又有了成长。
知道这个道理,当再碰到挫折的时候,就不再茫然,不再逃避,而是坦然面对挫折坎坷,并当成成长机会,主动连接关系,资源,死磕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经历过后,就会发现挫折其实是自己成长路上必要的能力练习场景。
所以,周五早上跟团队一起开例会,我就分享了自己对于挫折的这点思考:
我们新产品上线,自然不可避免会碰到很多问题,有客户反馈的产品问题,有我们研发内部的一堆bug,这些挫折都是市场在考验我们的,碰到这些问题是好事情,说明我们产品还不成熟,有进步空间,只要我们有自尊心,有使命感,一起攻关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进步,这是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要抓住。
这个时候是判断我们能力的关键时刻,我们碰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我们开始回头看,思考这个产品,这件事情是不是压根就不应该做,怎么会有这么多困难,这么多坎坷。这才是对我们最致命的想法,不该有的想法。
我们要一起拿出我们最大的耐心态度来把问题一个个攻关解决掉。每解决一个,就是我们产品的一个大进步,因为我们在做未曾有人做过的事情。
只要我们勇于面对挫折,解决问题,最终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所有人的闭坑能力都将会通过我们的产品把价值呈现出来,面向客户形成价值交换,并形成规模裂变。
而我们的收益也将随着产品价值的产生而发生质变,并且将会是多维的,除了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走向未来创业产品成功经验,这将是我们未来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出来创业一次性就成功的可能性很少,因为遇到的挫折太多,关系,资源,效率,到处都是坑,都是挫折,很难一路都淌过去。
仔细想想,创业成功可能也是需要积分的,创业之所以不成功,一定不是老天在故意为难自己,其实还是进步不够快,遇到的挫折,解决的能力还不够,所以积到的分数也就不及格。最可怕的是碰到挫折,稍有困难,就想到从头来过,原来积到的分数自然归零,一路躲避挫折,没有成长,何来成功。
挫折是个好东西,要进步,就要拥抱挫折,进入非舒适区,主动耐心面对挫折,一步步把问题解决,并形成自己新的闭坑能力,成长成功的过程不过如此,能力构成也不过如此。
相信自己,只要持续成长,成功必然会主动到来,突然想到茨威格的那句名言,最适合今天的结尾: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