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我们二实小一行12人,满怀期待,踏上了南去大武汉参加“千课万人”的学习之旅。教育界的专家王崧舟、蒋军晶,我一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一次终于可以看见真人,并且可以聆听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面对面的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想想都激动。
三天的学习时间排的满满的,12节课,4个报告。为了能坐一个好位置,早晨我们六点多起床,草草的吃过饭,便赶快走去;中午怕回宾馆耽误时间,便在学校附近找一快餐店,迅速解决吃饭问题。这样,可以抢到报告厅前边中间座位,看的清、听得清,真好!
专家们要么温和可亲、要么幽默风趣,准确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学生打开了思路,时常会有学生说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答案,引得全场一片喝彩。蒋军晶老师的《我来写一首诗——半轮月》,让我感觉到了,高大上的诗离我们并不遥远;王崧舟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又让我重新给“闲人”定义,知道了诗词教学的方向。赵志祥老师的《楹联雅趣》,让我像一个无知的小学生一样,学到了许多对对子的知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对联,多种有趣的读法。听完这节课,我就有一种上一节模仿课的冲动;罗才军的报告《天何言哉——古诗和文言教学谈》,让我们都喜欢上了文言文,报告一结束,同行的高晓红老师、杨艳萍老师我们三个不约而同的决定买一本《世说新语》,给孩子看,我们也看。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天学习结束,我没有了去时的激动,更多的是反思。在听特级教师何捷的《一面,影响一生》时,我和挨边的两个老师记着记着都不记了,不是因为记的慢,而是这节课新生成的太多,不知该如何记。何老师不慌不忙,顺势而导,让学生时而慷慨激扬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静默沉思。一个看似乱而非乱的课堂,一个总能让学生的一语惊人课堂,它的“导演”是何等的高明呀!这些专家为什么一个个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为什么他们像导演一样,让学生能感想敢说,甚至口吐莲花?想想,还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多想善思。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虽然都是老师,都是语文老师,但他们的专长都不一样。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让多少语文老师仰慕,古诗词在他的讲解中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赵志祥老师精通“楹联”,通过他的介绍,可以让人感受到楹联就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瑰宝;罗才军老师擅长讲文言文,他把枯燥的文言文讲的妙趣横生;董尚元老师老师擅长讲作文,他主张建档作文。他认为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我,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专长呢?
王崧舟老师说:“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语文成就我们。”是的,不然,还能怎么样呢?跌入谷底的我,慢慢的向上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