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那会,仗着自己年轻,一言不合就加班,常常通宵达旦,第二天还能任性的工作,然后继续加班,丝毫没有身体被抽干的感觉。
但时间久了,我没怂身体先怂了。
我发现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昏昏沉沉、浑浑噩噩,刚做完的事情转身就忘,领导布置的任务也想不起来,同事建议我做一个《备忘录》,问题是《备忘录》我也经常忘记看。
明明白天困到不行,发誓今晚一定要早睡,可晚上回家忙忙碌碌,转眼已接近凌晨,焦虑、惆怅、感伤,鄙视自己又苟且的混过一天,于是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偏偏又不想入睡。
渐渐的开始头痛、脖子痛、咽喉痛、腰痛,总之身上不舒服的地方原来越多,抽时间到医院检查,开了一大堆药,但医生说告诫我,这些病症只是表征,身体已经是亚健康的状态了,不休息好吃药是没用的。
老实说,我当然想休息,我恨不得天天瘫在沙发上,蜷成一团,懒得动一根手指,只有真正疲劳的人,才知道“葛优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可是不能啊,我们有太多的梦想,都需要钱来支撑:能够蜗居的温馨小家,还算体面的生活,微不足道的虚荣心,哪样不需要牺牲健康,哪种不需要透支生命?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身外物。可正是这些“身外物”,见证了我们从屌丝到优雅,由困窘到从容。
这些既是身外物,这些也都是我自己啊。
我想要钱,当然我也想要命。
东边的邻居,总结了一种“过劳死”现象,如果放在多少年前,很多人会说,日本人就是矫情,劳动人民最光荣,劳动包治百病,劳动让人身心健康,怎么会死呢?
美国彭博社称,中国每年过劳死人数达60万,这个数据只是简单的推测,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近期一项在上海、深圳等地针对1197名中年人的健康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有失眠多梦、腰酸背痛、焦虑暴躁,记忆力明显衰退的情况。
这类人大多处于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较大的亚健康状态。
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工作无可奈何。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着你跑。”追着你跑的可不只是成功,还有亚健康和死神。
深圳36岁的IT男,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他每天加班到凌晨,有时候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早上又接着上班,离世那天凌晨1点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前不久,一则“淘宝女店主睡梦中猝死”的消息,在微博上引发关注。逝者是一名年仅24岁的淘宝杭州卖家,是一名美丽的女孩,今年10月她即将举行婚礼。
28岁网易女编辑王雅珊罹患肝癌,不幸去世,生前曾频繁加班,还劝媒体人别熬夜。普华永道年轻女硕士过劳死,当事人连续半个月每天加班到凌晨2点,没有双休日。
无论新闻工作者还是其他行业的上班族,频繁的熬夜加班使得身体超负荷运行,从而诱发疾病导致死亡已经不是个别案例。
深夜码字的同学们……(敲黑板)
为什么我们会牺牲健康赚钱
这个讨论可大可小,往简单了说,是因为穷怕了。往复杂了说,因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啊,在人类进化中,会对短期收益更感兴趣。
明知道烟酒有害健康,就是管不住嘴;明知道红灯不能闯,就是管不住腿;明知出轨会后悔,就是管不住……
如果是烟酒里掺砒霜,红灯对面是老虎,一夜情之后就离婚又赠娃,我想大家谁都不会以身犯险。
同样的道理,我们勤奋加班,努力工作,热衷熬夜,会给自己短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本身就是一件很爽的事。
艰难的工作往往伴随高薪,高薪会带来更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我们享受的时候,以为付出的仅是聪明才智和意志力,而忽视了身体健康。
短时间的透支,影响很小,甚至感受不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会爆发出来。
更可怕的是,我们即使知道身体每况愈下,仍然咬牙坚持,常常幻想着,忙完这段再休息,做成这个项目再去看医生,直到彻底垮掉。
还有许多企业发明了“末尾淘汰”制度,并以此沾沾自喜,把工作变成博弈,把职场变成战场,而后血肉横飞,吞噬着年轻人的生命。
怎样才能既要钱又保命
答案是:不能
你痛苦,在于你创造了过度需求,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于是就不得不玩命工作。
人生中有太多抉择,你不想原来的利益受损,又想得到更多是不可能的:
每一次酒吧KTV,都释放了你的压力和情绪;
每一次游玩旅行,都增长了你的见识和眼界;
每一顿牛排火锅,都充实了你的味蕾;
每一件衣服包包,都成为你优雅气质的一部分。
这些都会让你变得更好,也会让你更累。当然,我并不是反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是希望你找到平衡点,拿得起放得下。
不要总想趁年轻赚钱,等日后有钱了,再去照顾自己的健康,白花花的银子最感人,也最伤人。
说了这么多,年轻人到底应该如何取舍?
首先明确你想要什么,其次弄清你能要什么,最后再决定自己应该放弃什么,智慧的人生不是如何做加法,而是如何算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