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旧友在微信上问我:“我想像你一样从最基础的自学考试开始,学心理学。”
我说好啊。
她给我发过来一张自考心理学的必考科目图片,说:“现在又加了很多实践,还有解剖学,我怕我考不过。”
呃!一件事情还没做,就想到做不成,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件事根本就不是她真正想做的,她只是借此证明些什么;二是,她相信自己是个没有执行力的人。
第一点说明了她对生活其实是不满意的,第二点是说,她怕付出,因为担心付出没有回报。这也许是存在于很多人身上的心理状态。
还有个朋友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收入倒是不少,但时间被占得满满的,顾不上孩子顾不得家,想换个工作,又前怕狼后怕虎,折腾了许多年,仍是原来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月亮和六便士》,里面有一段话写得非常绝妙:这两个人(思特里克兰德夫妇)好像是一幅古旧挂毯上的两个人形,同背景很难分辩出来;如果从远处看,那就连轮廓也辩别不出,只剩下一团花花绿绿的颜色了。……有些人的生活只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他们只能生活在这个有机体内,也只能依靠它而生活,这种人总是给人以虚幻的感觉。他们有如体内的细胞,是身体所决不能缺少的,但是只要他们健康存在一天,就被吞没在一个重大的整体里。
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就是描写了生活中某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面容模糊、没有特色、人云亦云、无趣、呆板、不喜尝试新事物且对此存有偏见、没有自己的坚持,生生活成了背景。
但有些人就是万绿从中一点红,轻易就能成为主角。
我在某小学里做沙盘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年轻女老师,问她教什么,她说教体育。我每周都在某个中午固定的时间到达学校,女老师在那里吃中饭,几乎每次去都能遇到她,见的次数多了,就开始聊天。有次去,看见她在看一本《发动机原理》,里面写写划划的,显然是她顺便记的笔记。我问她:“你喜欢这个啊?”
她说:“还行吧,主要是自己开车,出毛病了不至于手忙脚乱。”
我心想,什么车啊这么容易出毛病,后来聊天才知道,她开的全是二手车,平均半年至一年换一辆,她知道去哪儿卖车、买车;什么样的车能买,什么样的车绝对不能碰;卖的时候不赔钱,反倒还挣个两三千块。
我越听越觉得有意思,我说你这么折腾不嫌麻烦啊?她说什么不麻烦啊?上班不麻烦吗?吃饭不麻烦吗?我就笑了,这道理挺对的,什么不麻烦呀?活着本身就挺麻烦的。不过你要是觉得麻烦,还真是有麻烦的感觉;你要是觉得在享受,你就能从中得到许多。
聊完了车,就聊咖啡。我本来以为她对咖啡是个外行,至少没我懂行,可她说,她学过拉花,做得还不错,并且她知道石家庄一些很牛的咖啡馆都在什么地方,改天带我去一个老板长得很帅的慢摇吧,那里面的咖啡做得绝对地道。
我差点就跪了,这什么人啊!不要太有趣好吗。
我还有个朋友是画画的,我特别愿意去她家,因为她家里的软装和摆设既奇特又让人舒服到不行。她说房顶的墙皮有点裂缝,不好看,就自己拿了炳烯颜料画了许多五彩的同心圆,望上去有点民族风;别人家看起来很普通的阳台,到了她家里就是一个由卧室伸展出去的别致的活动区,她在那里装了象牙色装饰性暖气片,更添了一层艺术气息;她家里的绿植简简单单、长势猛得吓人。她平时画油画,也画石头,客厅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形状的石头,那些石头经由她的手,一朵荷花跃然“石”上,最后再刷一层透明的保护色,美仑美奂。她还热衷美食,穿自己设计的亚麻红裙……
这些人有趣吗?有趣。可是有趣有什么好处呢?对旁人来说,有趣的人是一个能量场,和有趣的人聊天、相处,会受益菲浅;对自己来说,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就是说自己的生活是丰富充盈的,这得益于自己的心是自由的。不要小看自由这个东西,它是一切的根本。
既然有趣是这么有益的一种“气质”,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趣的人呢?
要有广泛的知识面
我有个朋友非常喜欢看《青年文摘》,但他看《青年文摘》特别有意思,他喜欢看哪篇文章,就从右下角找这篇文章的出处,然后买书回来读,别提多兴奋了。有一次他就给我推荐了毕淑敏在一篇有关身心医学的文章里提到过的书,叫《生命的重建》,作者是美国作家露易丝海,我看完竟有点颠覆世界观的感觉,我也是从那个时候逐渐爱上心理学的。
有些人有着很高的学历,但无论相处还是交谈,都觉得很没意思。他只懂他的专业,可他的专业又怎么可以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读的书多了,这本身就是个有趣的事。我以前攒了好多很奇葩的书,比如《老期刊收藏》《琥珀、蜜蜡》,仿古影印版的《浮生六记》,有关咖啡的书摞了好几尺,还有关于红茶的,《西方建筑史》等等,虽然很多并没有看完,可是我有一个癖好:什么时候想看了,伸手就得找到适合当时心情的书。这才有趣。
看了这么多年乱七八糟的书,我觉得自己至少不是个无聊的人,我还明白了怎样去发掘更有趣的人。更有趣的人一定是知识面更宽广的,知识点多了,随便遇到一个什么事物,很快就能将它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心理学中有两个名词——“顺应”和“同化”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过程。所以有趣的人很温和,不偏激,同时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保持好奇心,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体验,尤其要尝试一些没做过的事情
某天早晨我正在刷马桶,小宝站在我旁边,扒着柏木浴桶的桶沿往里看,边看边说:“妈妈你看!”我其实不知道她在看什么,但见她那么聚精会神,我也索性看两眼。原来浴桶里有我留下的半桶清水,有时候我会用洗手盆盛出来冲马桶,刚才我就盛出来一盆,随着舀水的动作,桶里的水面来回晃悠,小宝丢在里面的玩具(竟然还有两片干树叶)也随着晃悠。我就想起来我小时候的情景:深秋季节柳树叶落到池塘里,我蹲在池塘边上,看光影浮动之下的美妙情景,一看就是一下午。那时候是美景,长大就不是了,因为一颗心很难再专注于某件事情的过程,而是很功利地只想要一个结果。
专注于过程本身,和只想要一个结果,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前者可以带给你很深的存在感,后者只会让你更焦虑。有趣的人往往是像小孩子一样专注于过程本身的,他们只想弄明白事物是怎么发生、发展的,至于结果,一切水到渠成。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这个好习惯。
记得有个心理学实验里曾提到,有趣的一定是不舒适的,因为这里面有冒险的成分;舒适的一定是快乐的,因为这里面有安全的成分。所以有趣不代表快乐。但是有趣会带给你很震憾的东西,这是比快乐更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试想一下,小假期里你是打算窝在家里看碟、吃零食、睡大觉,还是伙同朋友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探险?前者自然是舒服的,可是很无聊,后者让人心生敬畏,但实在是有趣得很。
只有经历过惊涛骇浪的人,才有资格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年纪太小、阅历太浅的人如果也谈这话,要么是人云亦云,要么是见识太短。
要训练自己的感知力
也就是感觉、知觉和理解力。有个同学打电话跟我聊天,她问我:“你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你婆婆家里,你去工作啊?”
我说,离得太远,见一面太不容易,而我又有点分离焦虑,非常不好办。
她说:“有什么不好办的呀?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我在一瞬间感觉非常无力,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这个同学的理解力非常弱,她以为在她看来不成问题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一样不成问题,而她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个相当无趣的人。她有很好的收入,也有很高的学历,长相也不赖,可又能怎么样呢?她一样是有缺憾的,而且还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我以前有个邻居,在大家看来她可能热情得过了头,有点“二”了,但不能不说她是个很有趣的人。有一次我对她说,我去参加了一个什么什么讲座,唉呀那主持人讲得可真好。她连问都没问我,参加的是什么讲座,只是说:“看你高兴那样儿!别管你干什么,只要高兴,干什么都是为了高兴。”她所谓的“高兴”,也就是指“自己觉得有意义、值得去做的事”。
训练感知力,就要多听、多看、多与人交流。听音乐、看电影是个非常廉价的获得感知力的途径,我说的廉价,指的是可以去网上下载音乐听,可以去腾迅视频什么的看过档电影。如果有条件的话,去现场听音乐会,看歌剧、话剧,去电影院看电影,那可是再好不过了。
与人交流也不要漫无目的地说,要去捕捉对方的情绪,有时候他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怎么说。
足够的行动力很重要,想到就马上去做
拖泥带水、犹疑不决、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和干脆的人比起来,你觉得哪种人更有意思,更会获得大家的喜爱?当然是后者。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贴子,说是有个妹子坚持健身四年,从140多斤瘦到104斤,然后就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大家问她有什么窍门可以坚持下去,她回答得特别有意思,她说,做一件事不要问为什么,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什么也不用想,机械地去做就可以了。
我后来在一本书上找到了这个妹子说话的依据: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会思考,思考是个高级能力,但高级能力一点都不可靠。低级能力也就是指本能、条件反射什么的,才是最可靠的。要想把不稳定不可靠的高级能力变得稳定可靠,只能将它“降低”一级,变成本能的一部分,这才算是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而这个“降低”的过程,就是行动力或执行力发挥的过程。
讨好型的人大都是无趣的,因此个性很重要,不要随意迎合别人,要知道自己是谁
前些天我看了本霍尼的书《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当看神经症的各种倾向时我忽然脑洞大开,对讨好型的人格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于是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在关系中不要迎合他人的需要,而是要做好自己。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如果迎合他人需要,则你不会被看见,你也不会被尊重;做自己,别人才知道你是谁,要忽视你已变得不可能。这段话有好多人回复点赞,看来大家对“做好自己”这个问题或多或少存在疑惑。
一个人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是谁,才能谈得上有趣,一味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的恰恰是最无趣的人。
要真实,不要“假大空”
“假大空”都是表面化、爱讲道理的人,这种人招人憎恨,因为他们不敢碰触到真实,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这种人如果你跟他讲话讲得多了,会有撞墙的欲望,自然也是很无趣的。但真实的人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哪怕他骂粗话,跟你抬扛,他表现得全是他的真性情,这也是有趣的一个方面。
反应敏捷,不怕说错
有一次我心情不好,对张屁同学说:“你看你走路真难看,一脚高一脚低像个瘸子一样。”他马上说:“这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嫌难看往北看,你怎么不一蹦一蹦地走路啊?”我本来心情恶劣,被他这么一说,又觉得太可笑了,笑了很长时间都止不住,我心想我又不是僵尸,干嘛要一蹦一蹦地走!同时又觉得,他这个人简直反应太快了。
张屁同学不仅在家里是这样,跟朋友在一起也这样,我曾问他:“你不怕说错大家都笑话你吗?”他说:“那我就当个傻叉呗,还能怎么地啊!”心理功能强大的人就是这点好!
曾有某位知名主播说过,在他多年的采访中,人们形容一个人很棒的最高评价不是他的身家背景,而是这个人很有趣,或很有意思;相反说一个人很无趣,那就是批评他最狠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