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产生: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全称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
1.2. 计算机发展历史: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速度慢等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体积大大的缩小
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管理程序为操作系统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1.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功能)
微型化(体积)
网络化(资源)
智能化(处理)
多媒体计算机
新型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1.4. 计算机特点:
自动连续的高速运算
运算速度快
运算精度高
具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通用性强
1.5.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CAI)
人工智能
2. 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与储存
2.1. 数制:
数制即表示数的方法(进位数制:十进制D;二进制B;八进制O;十六进制H)
数码:数制中表示基本数值大小的不同数学符号(二进制:0,1;十六进制:0,1,。。。,9,A,B,C,D,E,F)
基数:数制所使用数码的个数(二进制:2;十六进制:16)
位权:数制中某一位上数字符号所表示数值的大小(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的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
十六进制数5A9F的位权是:5✖️16的三次方➕10✖️16的平方➕9✖️16➕15等于2319
计算机采用的是二进制数来处理各种信息(技术实现简单,适合电路设计;运算规则简单;逻辑判断,是与非)
2.2. 数制的转换:
N进制转换成10进制:
计算N进制的位权即可(上十六进制为例子)。
十进制转换N进制: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必须分别遵守不同的转换规则。整数部分,除基数取余数,得到的余数序列取逆序;小数部分,乘基数取整数,得到整数序列取顺序。
二进制与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八进制:以小数点为界,分别往高,往低每3位为一组,最后不足3位时用0补充,然后写出每组对应的八进制字符(算位权)
十六进制:同理与八进制,只不过是每4位为一组,不足4位时用0补充,然后写出每组对应的十六进制字符(算位权对应)
2.3. 信息的编码:
计算机中的编码主要分为数值型数据编码和非数值型数据编码。
存储单位:
bit:最小存储单位,一个bit可以有两种状态,0或1 。
Byte:字节是存储器基本计算单位,由8个bit构成。
Word:两个字节构成一个字。
原码,反码和补码:
原码:一个整数按照其绝对值大小转换成的二进制数。
反码:将二进制数按位取反,所得到的新二进制数称为原二进制数的反码。
补码:正数的补码和其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反码加1 。
定点数和浮点数:
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定点数是小数点固定的数。
定点整数:符号位➕2数值部分➕小数点
定点小数:符号位➕小数点➕数值部分
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用浮点法或科学表示法存储数值的表示形式,将实数由一个整数或定点数(即尾数)乘以某个基数(计算机中通常为2)的整数次幂得到。 阶符➕阶码➕数符➕尾数
非数值型数据编码:
字符编码(ASCII码):字符的编码是采用国际通用的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每个ASCII码以一个字节储存,以数字0~127表示不同的常用符号;标准ASCII码是7位二进制编码,后有ISO编码将ASCII扩充为8位代码,这些扩充字符的编码通称为扩展ASCII码。
汉字编码:汉字机内码是在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内部存储,处理,传输汉字的一种代码。汉字机外码(汉字输入码:为方便汉字的输入而制定的汉字编码;是其中一种)。汉字字形码是为了将汉字在显示器或打印机上输出,把汉字按图形符号设计成点阵图,就得到了相应的点阵代码;一般情况汉字用16✖️16,24✖️24或48✖️48点阵表示;16✖️16点阵的一个汉字需要32字节。
3. 计算机系统组成
3.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由机械,光,电,磁器件构成的具有计算,控制,存储,输入和输出功能的实体部件。软件系统是指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资源,控制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命令,指令,数据等。
3.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主要用于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核心部分为加法器!
控制器:
它产生各种控制信号,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主要功能是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程序,控制与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工作。控制器和运算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al Processing Unit)——计算机的核心。
存储器:
内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半导体器件构成,存取速度快,容量相对较小;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外存储器称为辅助存储器,一般为磁盘存储器,存储速度慢,但是容量较大。
运算过程中,内存可以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外存不能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必须将其中的信息传送到内存后才能由CPU进行处理。
输入/输出设备:
它们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相互沟通的部件;主要功能是实现人机对话、输入与输出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数据变换等。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 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常见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
主板:系统板,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硬件设备等平台;主板主要组件包括CM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高速缓冲存储器、内存插槽、CPU插槽、键盘接口、软盘驱动接口、硬盘驱动接口、总线扩展插槽(ISA、PCI等)、串形接口(COMI、COM2)、并行接口(打印机接口、LPT1)等。
中央处理器CPU:体积不大但是集成度非常高、功能强大的芯片,也称为微处理器(MPU)。
内存储器:计算机主要部件,分为RAM、ROM(断电后能保存信息)以及Cache(高速缓存,位于CPU和内存之间,暂时存储信息,以便于CPU重复的使用同一信息)。
外存储设备:硬盘(硬盘片、硬盘驱动电机和读写磁头等组装并封装在一起)、光盘(激光原理进行读写等设备,CD-ROM、容量680MB)、U盘(USB接口连接电脑的移动存储器)。
系统总线:各功能部件相互传输数据的通道(BUS);CPU内部的总线称为内部总线;总线在功能上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数据总线DB: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总是双向的;地址总线AB:用来传输地址信息,地址总线是单向的;控制总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协调各部件的操作。)
3.3.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系统软件:所有能支持用户运行自己的应用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管理、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接口;统一管理计算机的全部资源,发挥计算机效率的媒介) 2)语言处理系统:又称为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也是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重要工具。(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有二进制代码构成、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的集合,优点有直接执行和执行速度快,但缺点是难读难编,直观性差,易出错;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利用助记符来表示的面向及其的程序设计语言,它是由一组与机器语言指令一一对应的符号指令和简单语法组成的,其目标程序占用内存小,运行速度快;高级语言:High Level Language,与人类自然语言相近、对机器依赖性低、面向用户的计算机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通过编译和解释翻译为机器语言。) 3)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起来的,具有相关性的数据的集合。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为了解决专门问题而设计的软件。(用户程序、杀毒软件、计算机辅助软件)
3.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