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星期一,阴
前日与许久未见的闺蜜团开视频,东拉西扯地谈到了各自最近的生活。
听到我现在在北京,胖丁大呼,“天啊!二姐竟然也加入北漂行列了!”
北漂?我现在也是北漂了?这个遥远又熟悉的标签,现在是要贴到我的身上了?突然之间有些恍惚,结束谈话之后我开始沉思。
直至今早,我在百度百科中输入“北漂”一词得到如下解答:北漂,也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因这类特征:北漂即人在来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给人漂乎不定的感觉,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于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故此得名。有的人是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没有去所分配的外地而在北京找到工作,有的人则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离开最初的工作单位而前来北京寻得岗位。尽管他们实现了就业,但是,从就业所在地与户籍所在地相分离这种视角来看,他们仍然属于“漂”的一族。
而后,基于网络、资料上的一些信息,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想暂且可以把“北漂”大致划分为三类:北漂典型、典型北漂以及非典型北漂。
北漂典型
北漂典型(暂且这么称呼吧,我的能力有限,在我的词典里已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词语表达),在我看来就是那些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为寻求发展机遇,为施展抱负,为谋求更好的出路,汇聚北京,历经种种磨难,终究是在各自领域一展抱负,施展才华,出人头地的青年们。
这类人群不在少数,有名人,有草根,甚至有些普通大众叫不出名字的同志,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北漂”应该归属于“成功的北漂”。因此,暂且称呼他们为北漂典型,不为过吧。
典型北漂
典型北漂,或许可以引用百度百科的说法,特指来京初期少有固定处所,飘忽不定,为了梦想,为了家人,亦或只是为了生计,埋头苦干努力打拼的人们。他们或是北京高校毕业的外地生选择留京就业,或是京外高校毕业生来京寻求更好的发展,亦或是来自远方的有志气有才华的青年朋友们来京寻找伯乐,甚至亦或是来自世界各地背井离乡为了生计奋力打拼的民工朋友们。
无论他们的出身如何,无论他们的学历如何,这类北漂人群都有着共同的特征:虽然仍未成龙成凤出人头地,虽然仍旧拿着月均低于5000的收入,虽然甚至有的同志还未曾寻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们都在为各自的目标努力着,奋斗者,拼搏着!
我想,这类北漂人群应该占据了北漂一族的大半边天吧,所以暂且可以称呼他们为“典型北漂”吧。
非典型北漂
非典型北漂,或许是个尴尬的解读。在我的观念里,这类人群介于“北漂”与“非北漂”之间,大约是一类性质模糊的人群。
他们或是人云亦云,只听说进京可以有高薪水、高待遇,盲目从众,进京赶作“北漂族”。可惜的是,这类人没有满腹的才华和技能,却又不自知,不反思,眼高手低地一心谋求高发展,只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如此不思进取,又怎能在这人才济济的京都出人头地?
他们亦或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阴差阳错,莫名其妙的进京就业,没有太大的梦想,也没有过多的规划,甚至之前都不曾将进京发展放入人生的选择当中。然而,他们还是进京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变成了“北漂”一族,结果已是如此。
这类北漂人群属于极少数,他们的内心但求平静平凡平淡的生活,努力的去适应京城的各种环境,既来之则安之。他们或许是只求安分守己,尽职尽责,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职工作。再或者,他们并没有除此之外,过多的高层次的其他追求了。
恰巧,我或许就属于这第三类――非典型北漂。
两月前,出乎意料地接到北京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当即随表姐来到北京。而后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投入到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当中。在此之前,我是真真的不曾想过进京发展,更不曾想过进京生活是什么样一个感受。
其实我的本意是想写篇日记,没曾想不知不觉间,已是写了过千字。以上是我个人对北漂一词的粗略解读,如有不妥,敬请评论区赐教(另,本人词汇量有限,文字稚嫩,许多语句词不达意,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