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做事就要追求结果。如果只是关注过程,不关注结果,那做了那些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原则本身是对的,但是越过了边界就不一定对了。
边界在哪里?
1、有明确的结果
一件事的结果必须可以明确量化的描述,比如营业额、人均消费、出勤率等等。
这些结果都是归纳收敛的,如果是无法通过归纳法收敛获得的,则被称之为结果不明确。比如炒一盘好吃的菜,画一幅好看的画,在不同的受众看来菜好吃不好吃,画好看不好看是不可归纳的。所以无法得出一个收敛的结果。
2、实现的可能性
对于想要的结果,需要从根源上去分析,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比如SPACEX要造一个成本只有当前价格1/10的火箭。他的结果分析是因为,生产火箭的基础原料成本远不到实际成本的1/10。因此他相信一定有办法可以实现成本降到1/10的目标。
3、有明确的期限
没有deadline的计划不如没有计划;只有明确的计划加上deadline才能让受任者找不到任何借口,促使他更好的完成。
找借口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存,但是却会阻碍一个人打破自己。因此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扫平对方可能找到借口的所有理由。
几个注意点:
1、结果即要明确描述,更要明确的说出来。不告知=没有。
2、对于过程型思维的人,要慎用结果思维,对方可能由于扛不住压力而放弃了。有一种办法就是毒死对方的后路,让对方无路可退,再进行高压的结果导向做事方式。
3、对于被动型思维的人,要去帮助对方开拓思路。比如手上只有100元,但是买一件衣服却要300元。被动思维的人,可能看到自己钱不够可能就放弃购买了。主动型思维的人,就会想尽一起办法去得到那件衣服,比如使劲砍价,比如在服装店打工,或者用一些其它办法,让这个价格能够降下来,让自己能够得到结果
4、对于天生结果型的人,要去关注对方的实现路径,防止对方通过一些非正当的手段获取结果,而偏离了获取结果的本意。
5、对于拖延的人,除了确定deadline,还要设置很多分段的督促,确保最后时刻匆忙完成。
6、对于情绪化的人,也要慎重使用结果思维。他们容易从情绪中去需找借口,去为结果辩解。而且情绪化者容易激怒其他人,容易把情绪感染给其他人。
7、对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使用程度不同。例如餐饮企业在平稳发展期,就要加强过程思维,让企业的标准化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在初创期,就不要过分强调制度,而是强调结果,只要结果符合预期,过程上可以适当的宽松。
8、结果思维对于自己,更要严格要求。如果自己都不遵守,却要求别人严格,那就会难以服众。
因此,过去一直把结果思维奉为圭臬,其实不是错了,而是不够对。没有区分场合、节奏、对象进行实用。
当你掌握了如何使用一项思维,并不代表你真的会了。
当你还掌握了何时不使用一项思维,才是真的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