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春阳杲杲,和风扑面,余携友人欣然进大慈恩寺,乘兴登塔望远,俯瞰四周,心旷神怡。
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是陕西对外宣传的一张知名度很高的名片,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它是由举世公认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和世界文化名人玄奘法师亲自设计并参与建造的,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唐永徽三年(652),玄奘为安置他从印度带回的经像、舍利等宝物,奏请修建大雁塔,唐高宗欣然答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塔。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于唐塔之外。塔内每层均为仿木结构,其中心位置,当初都供有舍利,或一千、二千,总共一万多粒;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南门两侧镶嵌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等。其中,《大唐三藏法师圣教序》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八月唐太宗在玉华宫避暑时撰写的,共有781个字,赞扬玄奘“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不愧为“法门之领袖也”!
在大雁塔奠基的那天,玄奘说他“唯恐三藏梵本,忽然散落消失,二圣的天文,缺少记录”,因此才“建造这座佛塔,打算安放梵本,再树立丰碑,镌刻二圣的《三藏圣教序》和《述圣记》”。希望“这座佛塔能够永远巍峨耸立,千佛都能观瞻,氤氲的圣迹和天地一样永远坚固”。
在建塔过程中,法师亲自背着竹筐,端着畚箕,搬运砖石,前后历时两年,佛塔建成,命名为雁塔。当时即有“塔象雄伟,佳于天下”的美誉。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保存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千年大雁塔巍然屹立。
大雁塔,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依然耸立,它见证了大唐的辉煌,是古代文明的象征;它也是玄奘法师舍身求法精神和高尚人格品质的象征,是玄奘法师留给世人的一座精神“大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