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和面由心生是两则故事,廿给大家伙儿聊聊,也明白才貌双全和心貌合一的浅浅的小道道。
有心无相,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故事是告诉人们不能看颜值定人的高低好坏和发展潜力的。故事的男一号是我们的孔夫子老师,早年在孔府学院刚开张时,进来俩学生报名,一位是宰我,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孔老师一看爱的不得了,收下收下,宰我同学马上入座,成为孔府学院的学生;子羽可没这好运气,他长得太难看了,简直不忍直视,孔老师一直不待及子羽,子羽后来实在忍不了老师由于他的样貌所投射的厌恶眼神,选择退学,发奋图强,终成一家。论语里有这样的故事,一日孔子去看得意门生子游,问他人力资源组织配置搞得咋样了,子游回答: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论语·阳货》,当时孔老师就发懵,不由自主的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这就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典故。澹台灭明,就是我们的丑男子羽同学,恰恰品德高尚、学风端正,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行不由径也表示他不卑不亢,贫而乐富尔好礼,不谄媚的表率;再回过头来看看宰予同学,粪土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骂得就是他。这是所有史料中,孔子骂人骂得最狠的记载,骂完之后,孔子还感叹:“我以前看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看人,不仅要看他说的,更要看他做的!这就是宰予教给我的!”,气的老师脑仁疼的宰宰同学,因为这件事,宰我越来越不受孔子待见,同学们也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所以,他很识趣的离开了,至于去了哪里,始终是一个迷。
相传,有人为他安排了一个恶心的结局,说是宰我去了齐国,投靠了田常,而且与之作乱杀了齐简公,最终遭人灭族,孔子听说了以后深以为耻,可事实上,那是一个叫阚止的人,也字子我,只是重名了而已,可后人不管,他们一口咬定,就是这小子!谁让你是坏学生?
可恰恰就是这个坏学生,在孔子死后,一片对孔子的质疑声中为老师辩护:“我的老师比尧舜还要伟大!”原来这个坏学生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的老师。
有心无相,相由心生,心生面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