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夜,打开电脑,无意间看到2017年,自己在新春之夜码的旧文。今日拿来重温一番。
杭州的除夕夜总是分外冷清,今年也是,自从禁止燃放烟花以后,就特别安静,只有到零点的时候,窗外才会绽放烟花。没有丁点的年味。
今年如往年一样,在家里过年,看了2本电影,一边抢红包一边翻朋友圈,到处都是晒红包,晒团圆饭,晒合照的。翻着翻着,忽然觉得鸡年,最迫切想改变的一件事情是,不刷微信圈。
这个念头的一闪而过,是因为想到一个人,她是我的高一同桌,高二分班之后,我们还是会顺路一起回家,但是到了大学,她考到了外省的院校,我们就不怎么联系了。再次相遇,是2014年的夏天,那时候我刚分手,而她在我家附近的电影院做文职,聊天中我知道,那年她考研失败,回到杭州,因为专业限制(对外汉语),所以在这里混日子,但又不甘心这样子,所以业余也学东西。她还是很古怪,喜欢看书,高一的时候,我和她两个人总是去图书馆借一大堆书,她聪明,没有特别努力成绩也比我好,最后考进一本院校。如今在电影院,除却可以给她足够的时间做想做的事情,以及免费看遍所有上映的电影。
这份工作和她的学历还是不怎么匹配,她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和我高兴的说她在研究周易算命。一边给我算了一卦,再然后又见了一面,刚毕业总是有各种纠结烦恼,两个人在一起说个没玩。她属于从不白占人便宜的类型,请她吃饭,她一定要把钱给你,或者请你吃别的完事,不爱欠别人。她告诉我说:她觉得最开心的时候,是备考研究生的时候,一个人租一个小房间,楼下全是各种吃的,虽然那时候压力很大。很快,夏天过去了,我的工作开始忙碌了,我们也不怎么碰面了。有一次我去她电影院就近的银行办事,本想和她一起吃个中饭,拨打的电话却是无人接听,从那时候开始,这个姑娘,就从我生命里消失了。
想来她好像从来不发什么状态,微信、qq于她来说,只是聊天工具,仿佛不涉及社交圈一样,整整快两年。16年末我按耐不住,问我当初的高中同学,她是不是出事了,辗转知道她一切安好,心中略微觉得她有些不通人情世故,但仔细一想,她不就是这样一个人么?她曾经和我说,她就喜欢,一个人,钻研一件事,不闻周遭事。
其实,我是羡慕她的,居然可以远离社交圈,一心做自己的事情。小时候,逢年过节,我最害怕走亲戚,说些自己不擅长的客套话,总盼望着早早结束,在大人眼里内向的我,慢慢才知道,这样的症状叫“社交恐惧症”。长大后,开始变得活络起来,但是在不熟的人,和长辈面前还是话很少。不善言辞,不懂交际。以前觉得这是个缺点,后来发觉很多人都这样,就不以为意了。大概天性如此,所以我并不恼怒她的不理睬。
16年,我曾一度尝试过关闭朋友圈,那一段时光,是自己最身心疲惫的一年,各种负能量,好几个夜晚,都辗转反侧到天明。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每次刷朋友圈,刷着刷着就会触碰到自己伤痛的点,然后开始情绪崩溃,后来想,干脆关了朋友圈吧,一开始有些许不习惯,毕竟无聊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刷刷刷,我尝试用刷微博和刷知乎的方式替代刷朋友圈,慢慢地,我发现,当不再关注他人的生活后,我情绪低落的次数减少了,再后来,局面开始转好,我的心理魔障开始消除,不再是草木皆兵的状态。于是,我又尝试重新开启朋友圈。
时至今日,我似乎习惯了没有朋友圈的生活,只是会定期关注一些我熟悉的人,他们的生活近况。日常打开微信更多的是交流和看公众号推送信息。如果你也是个容易受周遭环境影响状态的人,也可以尝试关闭一段时间的朋友圈,来获得一份清净。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