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村上春树,我们所最熟悉的就是他的那本《挪威的森林》,还有常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陪跑。今年更讽刺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人是个日本人,但是却依然不是村上。我也是从《挪威的森林》才开始接触村上春树的,当时他是“文艺小清新”和“青春”的代名词。其实这种文艺清新的风格只不过是他的一个阶段,可以理解为是年轻时候的村上。那么,村上春树,作为知名的后现代主义日本作家,究竟是因为什么能如此的受到关注和很多读者的欢迎呢?
不一样的童年和青年
村上春树的父母是高中的国语老师,从小开始就受到良好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熏陶,但是当小村上第一次看到父母订阅的《世界文学》杂志以后,就被欧美文学的风格所吸引,这也成为了村上最根本的文学基调,因此日本有些学者和读者不喜欢村上也是有原因的:他是最没有日本风格的日本作家。
从此村上春树抛弃了《源氏物语》一类的日本传统文学,沉迷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司汤达等人的小说之中。对于这种转变,村上春树回忆道:“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从没有被日本作家打动过的经验。”
中学时代的的村上,与他现在的形象完全是不同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坏学生”,抽烟喝酒翘课玩麻将。但是成绩意外地过得去,尤其是喜欢读英文小说,因此英语成绩还是不错的。
大学之前的村上春树,根本就是一个不出息的普通日本小青年,除了喜欢当时少有人喜欢的外国玩意儿,英文小说和爵士乐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不像我们所想象的有什么崇高的理想或者成为作家的心路历程。
在第一次大学考试失败以后,村上开始复读,在图书馆复习的一年里他接触到了第一个对他产生影响的作家:杜鲁门 ·卡波特。从那时起他才意识到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因此报考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意外的是他竟然如愿合格,成为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戏剧专业的一名学生。
此时是1968年的春季。
为何要强调时间,因为我们所熟悉的“文艺小清新”,“迷惘忧伤”风格的作品比如《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它们的基调都是和村上大学时期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20世纪60年代,正是日本的学生运动的高潮时期,其背后的的政治纠纷也是异常的复杂与黑暗。
1965年, 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学生由于不满高昂的学费和高压管理而掀起了一波学生运动;
1968年,东京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因为不满医师登记制度接过了反抗的大旗,由于东京大学的强硬处理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抗议,后来校长甚至请来了警视厅镇压此事,此间的斗争和极端的反抗也是异常的激烈。
总之一波又一波的学生抗议运动,对初入大学的村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看到了动乱争斗和反抗甚至有人丧命以后,村上产生了一种幻灭感:
“某些错误的非正义的东西隐藏在其中,健全的想象力不复存在,当风暴褪去,雨过天晴,留下的只有苦涩的余味和失望。”
也就是说,村上发现,抗议运动除了让这种不满的戾气有个发泄口以外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造成更坏的社会影响和风气,本就不擅长参与集体活动的村上,在这种无力感的重压之下,变得更加喜欢独处,因此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泡图书馆,看了数不清的书,剧本和电影。
与在学校的独行侠行事相反,村上在新宿繁华的歌舞伎厅打起了工,在打工期间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经历了许多苦难,但是也因此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智慧,他称之为“streetwise”,在他看来这种人生经历要比混迹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中间和参与没有结局的学生运动要有意义的多。
那个时候,村上甚至留起了头发和胡子,俨然一幅摇滚青年的模样,完全无法想象今天会成为一个圆脸短发以自律出名的小说家。
更让人意外的是,一幅嬉皮士派头的村上,竟然在大学时期就结了婚,对象是他在第一天上课认识的高桥阳子,而且这婚姻已经风雨无阻地持续了46年。
“彼得猫”酒吧
提到村上春树开酒吧的经历,许多人一定以为那是一段很幸福安逸静谧的时光,然而情况完全相反,25岁的村上春树大学还没有毕业,最主要的自然是时间和资金问题,夫妇二人拼命打工凑齐了250万日元,另外的一部分是由阳子的父亲提供的,还朝银行贷了些款。
不管怎样,Peter cat 总算是开起来了。白色的希腊风格的墙,木质桌椅,一些猫的装饰物还有壁画,村上还把他以前用过的钢琴搬了过来。白天是咖啡厅,晚上是酒吧,武藏野一带的歌手也会时不时的来访。
“工作的时候就听听爵士乐,不工作的时候就读书,没有比这更快乐的日子了。”村上春树说道。
店名“彼得猫”是为了纪念他们曾经养过的一只猫。
开酒吧那几年对于村上来说,是痛与快乐并存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忙,但是很充实,很快乐,因为有目标,做的也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
由于忙于酒吧的生意,村上的学业被耽误了,拖了7年才从大学毕业,还是求了老师的人情才得到通过考试的资格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酒吧挣的钱远不够还银行贷款的。有一次在还款日的前夜,怎么也凑不齐钱了,又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朋友那里也借不到,夫妇二人惆怅地走在路上,却碰巧捡到了一笔钱,数额又正好是所缺的。村上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用“共时性原则”解释道:
每个月都要偿还银行的贷款,有一次怎么也筹不到钱,夫妻俩低着头走在深夜的路上,拾到过掉在地上的皱巴巴的钞票。不知该说是共时性原理(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指“有意义的巧合”,用于解释因果律无法解释的现象。),还是某种冥冥中的指引,那偏巧就是我们需要的金额。第二天再还不上贷款的话,银行就会拒绝承兑了,简直是捡回了一条小命(我的人生路上不知何故经常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本来这笔钱应该上交给警察,可那时我压根儿就没有力气说漂亮话。对不起了……事到如今再来道歉也无济于事。呃,我愿意以其他方式尽可能地返还给社会。
后来,他们的酒吧搬了家,店面也宽敞多了,生活总算步入了正轨。
如果剧本真的按照正常展开的话,村上春树将会以一个小酒吧的店主的身份过完一生,他的名字在附近的音乐人中小有人气。
然而就像网上的段子说的:
上帝想要一部好手机,于是他把乔布斯叫去了;
上帝想要听歌,所以他叫走了迈克杰克逊。
上帝想要看好看的文字,于是他在1979年4月安排了一场棒球比赛,改变了村上春树的命运。
一场改变日本文坛的棒球比赛
1979年4月1日,新赛季的日本职业棒球比赛在涩谷区的神宫球场如期举行,对阵双方是广岛鲤鱼队和养乐多燕子队。在燕子队中有一个美国的队员名叫戴夫·希尔顿,他担任的是头号击球手。
村上闲来无事在球场外场的草坪上,喝着冰凉的啤酒欣赏着比赛。头号击球手先生漂亮的击下了一球,并成功形成了二垒打。就在球棒击中球发出“邦”的一声的瞬间,村上春树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没准我也能写小说呢。
比赛结束后他急忙去买来钢笔和草稿纸,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这种感觉很神奇,就像是上帝突然将这个想法装进了他的脑袋,村上有一种被赋予了使命的特殊的感觉,用他的原话说就是“被某种力量赋予了写小说的使命”。
就这样利用深夜的时间,创作了大半年,他的第一本小说,也就是雏形版的《且听风吟》完成了。
但是村上对这样一本小说并不满意,连创作者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怎么打动读者呢?
千思万想以后,他发现了症结所在,他想表达的东西完全没有表达出来,并且文章脉络杂乱。在他看来是由于自己受到母语的影响,语言结构中有太多无用的成分所导致的,因此他决定换一种写法。
他开始用英语去写,然后再翻译回日语,虽然听起来有点荒诞不经,但是实际上这种写法对村上是十分的有益的,摒弃了熟悉的语言,必须尽量简洁才能完成小说的创作。《且听风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创作出来了,虽然村上后来并没有再继续这种折磨人的写法,但是他所形成的这种简洁优雅清新的写作风格却延续到了现在。
在《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杂志的新人奖以后,村上又一口气写了《1973年的弹子球》。1981年为了专心从事创作,他更是关闭了酒吧,成为了一个专职的小说家。
这一创作就是30多年,我们也因此能够欣赏到一系列完全不同风格的日本小说。
从迷茫的青春到忧国忧民
村上的作品,仅说他的长篇小说, 是分为两个不同风格的,同时这两个风格的转换也是有一个明显的界限的,也就是一些重大的事件,导致了村上作品风格的转型。
村上春树早期的作品的主要基调是缅怀青春和迷惘忧伤,比如说《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还有《舞舞舞》。这四部小说可以说是一个系列。
而这个类型的巅峰之作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挪威的森林》。
我们前面也说过,60年代的学生运动让村上对现实的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反思,人们到底在为了什么而拼命,到底为了什么而存活。
如果上帝把1995年从时间中抽走,也许村上的作品风格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没有如果。
1995年发生的两件事,对于日本的影响程度堪比911对美国的影响。
首先是年初的阪神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同时政府的木讷僵化的应对灾难的反应和互相推卸责任的举动让日本民众对国家的安全感和信任瞬间丧失
两个月后的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上释放了沙林毒气,导致数十人死亡和上千人受伤。
这两个事件彻底摧毁了日本民众的乐观情绪,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村上春树实地采访了多名受害人,并据此创作了纪实文学《地下》,深刻反思了日本这种“责任回避型的封闭社会”。后期的《1Q84》也是延续了这一反思。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村上对日本社会早已有了思考与反思,1995年他还出版了磨砺4年的作品《奇鸟行状录》,而这部作品的主题正是日本的侵略战争。因此1995年可以看做是他风格转变的一年。
接下来他写作的作品基本上全部是与批判与反思社会,尤其是军国主义为主题。比如今年的新作《骑士团长杀人事件》。
其中有两部需要单独列出来说明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还有《海边的卡夫卡》。这两部作品,既不是青春小说,也不反思社会与现实,而是充满了对自我的探索,可以说是村上春树对自我的剖析和反思之作。
当我们谈村上春树时,我们谈谈跑步
与“诺奖陪跑”一同贴在村上春树身上的标签还有另一个,就是“自律”。
主要体现在“跑步”和“早睡早起”。
这两个习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都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村上究竟是有什么方法一直坚持下去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对写作的热爱。
当你对一件事热爱到一定程度并且拥有“被赋予某种使命感”的感觉的时候,一切问题都不是阻碍而是你前进路上的铺路石。
写作虽然看上去是脑力劳动,但是常年累月的面对电脑文字书籍和各种材料和素材,其实对大脑的损害也是不小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其他的事情来缓解大脑的疲劳。
对村上春树来说这个事情就是跑步。
可以这么说,跑步也是创作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当你们谈村上春树的时候,你们会谈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