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标
姿态万方的土楼,如天上降落的飞碟,似地上冒出的蘑菇,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我喜欢利用假日住进土楼,亲身感受了原生态的客家文化,而且发现了客家土楼许多奇妙有趣的现象。
一、能自动灭火的“土楼王子”
坐落在土楼民俗文化村的振成楼,也是八卦结构的二环圆楼。它以建筑精美、中西合壁、内涵丰厚蜚声中外,有“土楼王子”的美誉。 土楼最怕失火。一旦失火,灭火不及,全楼就会化为灰烬。
1929年,振成楼曾因“打土豪”被放火烧掉二卦,但大火最终自行熄灭,并没有殃及全楼。它自动灭火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振成楼卦与卦之间巧妙地设计有防火砖墙,一卦失火,不会烧向另一卦。更有趣的是:三、四层木地板上,都铺有一层青砖,不仅防潮隔音,而且大火烧到三四楼时,沉重的青砖一起往下掉落,具有自动扑灭大火的作用。
振成楼的“火”很神奇,它的“水”也很奇怪:楼内东西二侧设计有二口水井,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二极,代表“日月”。令人惊奇的是:阴阳二井,相距仅30米远,水温却不同:阴井的温度比阳井的水温高1°C。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据科学家考证:这是因为阴井比阳井挖得深,水层更厚,水量更大。这样,阴井不仅更靠近地核,而且散热更慢,造成水温高了1度。
土楼的排水沟一般都设计成弯曲的形状,因为客家人讲究“风水”。在客家人心目中,“水”象征“财”,留住“水”代表留住“财”。但怎么来保证排水沟不淤塞呢?他们在暗沟的两头放上“铁筚”,暗沟里放养一只乌龟来疏通水道。
可是,你在振成楼却看不见“铁筚”,却会发现地面上有二环标记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原来,振成楼的排水沟独出心裁地设计成直的,在中段还设计有二环标记的活动石块,石块下挖有一米多深的沉沙池,可以沉淀污物。你说,它的设计是不是更科学呢?
二、能“抗震回音”的环极楼
处于南溪土楼沟的环极楼,是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三环大圆寨。1918年2月13日,永定发生7级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的砖瓦几乎全被震落了。环极楼正门上方第三、四层厚墙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长近3米。可是地震过后,裂口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
其实,圆土楼都有很强的抗震功能。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解释说,泥水师傅夯筑土楼时,在有一定粘性的层层墙土里,都要放上杉树枝、竹片作墙骨牵拉,分层交错夯筑,在墙体交叉处还要用木构件铆固。这就好比现代建筑在水泥上铸上钢筋一样,具有很强的牵拉力。再加土墙下厚上薄以及木柱梁檩相勾连,整座圆楼就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如同一圈圈欹斜着身子站队的人,有一股看不见的倾斜力冲向中心点。
在环极楼的中心点上,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宛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而一旦离开了中心点,回声立刻消失,堪称永定土楼一绝。 为什么只有在环极楼才有“回声”出现呢?回声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墙壁等)折返回来的声现象。环极楼是一座比较标准的圆楼,而其他圆楼呈椭圆形,回声没那么明显,人们没注意罢了。
三、巧设“秘密暗道”的集庆楼
如果说初溪土楼群是“中国最美丽的土楼群”,那么,鼓形的集庆楼就是初溪土楼群的一颗闪亮的翡翠。
它是客家土楼中最古老最奇特的圆楼:一般土楼都设置二三个门,而它只有一个大门;土楼通常安设三四个楼梯,而它却有72个楼梯。 土楼地处偏僻山区,古时盗匪猖獗,为了安全避害,常常要建二三个门,以便危急时逃生。
参观集庆楼四楼时,我观测到一个奇异现象:四楼墙体内倾得很厉害,达到30多度,似乎岌岌欲倒的样子。专家瞅见我小心翼翼的神态,笑着说:“这就是‘日送墙’的结果。”
“日送墙”?我一头雾水。“土墙不像砖墙,日照多的一面干得快,往往会向日照少的一面偏斜,”专家解释说,“好比人站立时,左脚踩在岩石上,右脚踩在沙地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右脚一边会慢慢低下去,人的姿势会倾斜一样”。
“日送墙”是许多建筑师没注意的技术细节,这完全靠经验判断,是最难把握的。所以,经验老道的师傅,不会呆板地垂直整墙,往往要外倾一些,让太阳晒上一段时间矫正过来。集庆楼四楼的“日送墙”虽然是反例,但因为整座楼的墙体是牵拉稳固的,所以它仍然固若金汤地屹立六百年。
四、找不着房间的“土楼王”
我刚住进“土楼王”承启楼三楼的时候,曾为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而烦恼。
承启楼是一座圆形的“迷宫”。它从明代崇祯年间(1628年)破土动工,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家族之城”,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座热闹的小学校,被称为“福建土楼王”。一首顺口溜这样描述它:“楼四层,环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楼中楼,圈套圈,历尽沧桑三百年”。
它的图案被制成中国民居邮票,模型被陈列在台湾的小人国与深圳的锦绣中华。它以厚重粗犷的建筑风格和巧妙端丽的造型艺术,融入青山绿野之中,让无数游客叹为观止。
说它是一座“迷宫”,是因为它由四个圆楼叠套而成,又是“八卦结构”,廊道巷道交织,走入楼内转圈圈 ,犹如走入道道迷宫。我住在最外圈,高16.4米,它有四层:一层是灶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内向挑出的环形廊道,与四道楼梯相通。
起初,我为什么会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呢?因为它每层设有72个房间,每间房门并没有特别的标记,在环形廊道里绕来绕去,方向感特别混乱。设想一下,有72个面目相似的双胞胎美女环成一大圈,让你辨认哪个是你的朋友,特别苦逼有没有?在房东的帮助下,我才找回自己的住间。后来,我灵光一闪,从树上摘了一片绿叶插在门扣上,才没有再迷失房间。
那么,楼内居民又是如何轻车熟路找到住间的?我很疑惑。房东告诉我神秘的方法:上了楼梯来到楼层,先往右手(或左手)走,数到第几根廊柱,再看门上的对联就能确定了。
天!我住的房间对联已经脱落了。想根据中厅堂的方位,来确认房间位置也挺难的,因为长长的廊道有几百米。据说,土生土长的小孩也会走错房间,刚嫁入楼内的新媳妇挑水走过了自家厨房是常事。许多人一辈子还识不清楼内的所有亲房。你们说有趣吗?
“君到小人国,应看永定楼;圆寨模型好,乡愁不乡愁?”亲爱的读者,客家土楼是否让你想起了什么?温馨的家,浓郁的乡愁,中华民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