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前言: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讲了三段不同的不幸的婚姻。
第一段,是安娜和卡列宁。美艳的贵族少妇和醉心于官场的丈夫,在平淡的婚姻中,性格不合,性生活也不怎么合。安娜和英俊潇洒的、荷尔蒙爆棚的、充满了制服诱惑的军官沃伦斯基在舞会中一见钟情,在其执著的追求下沦陷,为了沸腾的情欲(伟大的爱情)抛夫弃子,不顾一切地和沃伦斯基在一起。
最终,在宗教信仰压力,被原有社交圈集体唾弃,内心的自责和愧疚等多重压力下,沃伦斯基对外界压力的妥协、对安娜的冷落,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多疑和无所寄托使她崩溃,她穿着一袭黑裙,卧轨自杀。
第二段,是列文与基蒂。这是一对不那么出众的男女的理性婚姻。两人都姿色平平,都经历过苦涩的单恋和被拒绝。疗伤过后,两个人成熟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结婚生子,把繁衍后代维护家庭的责任,作为高于爱情的归属。
看似与安娜的激情之爱形成了鲜明对比,应该是完美而无憾的了,然而,原著中,两人在结婚后不断发生争吵,列文甚至曾因走不出精神困境而企图自杀。尽管列文自认对妻儿有着至深的爱,但妻儿并未感受到多少幸福,相反还被繁重的农场与家庭劳动淹没。而列文本人,还曾因基蒂理解不了自己的哲理思考而感到苦恼。
第三段,是安娜的哥嫂多莉与斯捷潘。这一对,一方面是公开示爱,多莉多次承认自己爱斯捷潘,甚至在基蒂提出质疑后抱着孩子笑着回答:“可这就是爱呀。”当列文对斯捷潘提出质疑后,斯捷潘更斩钉截铁地回答:“我爱我的妻子,我爱她爱得发狂。” 而另一方面,却都想着出轨。斯捷潘和法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出轨出得明目张胆;安娜与沃伦斯基同居后,多莉也向安娜承认:“我也希望我做了同样的事,但是从没有人追求过我。斯捷潘一点都没有变。我想男人都是一样的,而且我也不够勇敢。”
这样一边相爱,一边在出轨或者想出轨,他们的婚姻却很稳固。他们有五个孩子,多莉为后代付出了青春与美貌,甘愿为这个家庭发福,变老。而斯捷潘也是个好父亲,无论多么频繁的拈花惹草都无法让他离开自己的家庭。
看起来他们是把激情和理性结合了,又维持了婚姻的完整,然而,面对频繁出轨的伴侣,其中的恶心,应该是谁用谁知道吧。
在这三段婚姻中,多莉与斯捷潘的婚姻,虽然我不认同,但是婚姻本来就是王八对绿豆看上眼的事情,只要他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敢出轨一个肯认怂,那么凑合着过,也能混个儿孙满堂,看起来幸福美满。
对于安娜的激情之爱,我觉得其实就现在这个年代来说,也不是个事儿。美貌实在是太稀缺的资源,作为美女,离婚后再嫁,且嫁得很好的,大有人在。安娜作为贵族出身的女子,又有过硬的娘家撑腰,她有任性出牌的资本。安娜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而不是个人的悲剧。
既然已经时过境迁,如果觉得非常不幸福,遇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她确实可以解放自己,满足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渴求。安娜曾经的呼喊“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在现在这个年代,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了。
自由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但只要个人的自由没有对另一个人的自由造成侵害,没有损害周围人的利益,那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在能承担一切后果的前提下,选择追求自己想要的,我觉得是理性意义上的积极的生命舒展。
我不认同很多评论中说的,安娜是情欲的奴隶,不负责任之类的说法。我觉得在现代社会,最应该负责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内心和身体负责。这也是我最欣赏安娜的一点,就算明知道可能会遇到的艰难险阻,她也不愿意苟且在让人窒息的婚姻中,虚伪地消耗着。
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获得身心自由,才是真正需要勇气的事情。
而在这个时代,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恰是最平淡的第二对,列文与基蒂的理性之爱。
因理性而结合的婚姻中,如何面临毫无激情的残酷现实?
人们结婚真的只是为了繁衍后代,每天跟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起,沉溺在柴米油盐中,日复一日吗?
如果在婚内遇到了心心相印的灵魂伴侣,只能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吗?
我深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婚姻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个人的私事罢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没什么标准答案可言。
我只知道我不能做的,于我而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决不可以像多莉与斯捷潘那样,任由婚内出轨成为常态,只为了维持表面美满。
而对于该如何平衡漫长婚姻中的激情和理性,我能想到的,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婚内恋,不断提升自己,也督促对方不断提升自己,让双方都历久弥新。同时,尽可能提高独自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持自由。另一方面,低调处理婚外恋(如果万一碰上了),像《廊桥遗梦》里那样,把短暂的邂逅收藏在小匣子里,偶尔拿出来翻一翻,把对丈夫和儿女的爱和责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也是我所欣赏的。
最后,总结一下。电影中所展现的三段婚姻中,就如何平衡漫长婚姻中的激情和理性这个问题而言,我个人觉得:
如多莉与斯捷潘,因为没有更好的出路而在婚姻中想兼得鱼和熊掌,把对伴侣的忠诚视为儿戏,是下策;
如安娜和卡列宁,在当时的处境下,安娜抛夫弃子最终走向毁灭,是悲剧,但在今天,只要能安置好孩子和自己未来的生活,我觉得能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比委屈求全的自我牺牲要好,是中策;
如列文与基蒂,选择伴侣时已经经历过挫折,能理性看待婚姻,只要在婚后的日常中,多一点经营,多一点包容,应该也能享受平凡人的天伦之乐。不管是与伴侣营造激情,还是妥善处理意外的邂逅,能各自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神秘,也是一个成年人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激活吧。如果能做到这样,已经是上策。
其实,无论婚姻内外,怎样让平淡的生活不那么乏味,在冲动和自控中找到平衡,也是要毕生修炼的大课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