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写的一篇BI人在大数据时代的尴尬,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回头再看这篇文章,发现全是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完全没有考虑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写作的好处就是这样显而易见的,即便你不是为了影响力,也不是为了金钱,你仍然可以通过写作来看到自己的成长。
以下是我对上一篇文章中观点的反驳,供参考:
1. 需求信息不对称?追 & 问!
技术人员拿到的资料往往是经过整理加工的,你承担的明显就只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想要突破这个角色的限制,可以这样做:
- 谋求升职或转职,升职意味着你可以成为执行者们的老大;转职则是去做更靠近需求的角色,例如业务分析员,需求分析,项目经理。
- 随着角色的变换,你能接触到的信息就会更多
-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多问问“为什么”,不要来什么活就干什么,要有自己的思考
- 自己的思考提出来不被接受不要紧,你已经尽了责任,如果你的对的,未来会为你打call
2. 重复劳动的工作量大?用技术实现自动化!
- 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 真不想做时,把事情交给别人,当然,要给得有技巧
3. 可复用部分少?积累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库!
- 提炼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里面可复用的部分,不论是具体技术,还是实现的思想,或者是萌生出来的想法
- 把这些东西记下来,发布到你的技术网站上去
- 这个网站就是可以给你背书的,证明你能力的,一个最有力的证据
4. 技术积累难度高?真的吗?
- 如果你拥有了自己的知识库,就可以随意调取所需的技术了
- 想要进一步精进,网上有大量的课程,书都可以学习:做,就对了
5. 互联网方向的工具和产品思想?搞!
同第4点,要去学习,去见高手,去搞搞搞!
6. 技术不懂,想去学,但公司没有项目和资源,即使自学了也没有用武之地;想去互联网公司,人家一看简历没有他们需要的技术,根本进不去。
- 不要总想着依赖公司,想干的活网上都能找到
- 想去什么公司,看职位描述里面的需求,一个一个点去打
- 用成果来说话,不是靠面试的表现
7. 如果要固执地一直做技术,那么将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 首先要改变思路,技术一直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
- 掌握一身的技术,然后你想要做什么?你想要成为什么?
希望以上的自我反驳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其余的,就等我真的做出来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