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家庭冷暴力其实是常见的现象,只是很多人在其中并不自觉。
从A记事以来,父母亲似乎并不和睦,父亲与自己好像也不亲昵,这种感知是来自与经常去隔壁的L家中,她的爸爸和妈妈似乎和家里的那两位状态不一样。
一 受虐者的无界限容忍
A小时候的事情其实记得不多,但清楚的记得小的时候几乎没有过零花钱,也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没上学之前,母亲做生意是把她关在工厂里,上学之后便和奶奶一起生活。
其实对母亲的童年印象很淡薄,只知道母亲好像极善于社交,门口小区的人都认识她。难得母亲回来一次,门口商店阿姨热情地召唤她,拉着一起聊天,聊一会就要挑逗一下身为孩子的A,“要不要溜溜球呀,妈妈回来啦!要不要买一个玩玩呀!”
A小心翼翼的看着母亲的脸色,看似许可的态度下透露着别样的神情,A拒绝道,母亲微微一笑。“你们家孩子也太懂事了把,什么都不玩”“是啊,这孩子可懂事了呢,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A看到母亲许久未露出的笑容,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定,原来,不要就可以得到母亲的愉悦。
从那以后,谁给A什么,不管她的内心有多想要,她始终摇着自己的小脑袋,因为她感觉母亲的这个时候成就感总是很强。别人都在夸奖自己的母亲的时候,母亲就会抱着她,呼唤自己叫小宝贝。
为了达到让别人喜欢的目的,她突然发现这件事情可以适用在任何事情上。
隔壁同桌让A每天早上给她带早点,她很开心尽管每天需要早起十五分钟跑到一个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完成这件任务,但是她希望她喜欢她,只要他对她笑一下她就觉得很开心。
A好像不会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后座的男生总是揪她的头发,她也不生气,她每天会帮好几个同学写作业。她的这种察言观色、不求回报时的态度,好像得到了很多朋友。但是似乎又有些不同,她的这些朋友似乎只有写作业的时候才能跑过来,反而她们更喜欢那个骄傲的公主玩。她很奇怪,但是心里还是很满足至少每天都会和我讲话。
A为达到交友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什么才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底线?
真正的容忍是以明确的界限为先决条件的,同时也需要检视及衡量其价值观,不管亲人,朋友。
二 受虐者强烈的自我否定感
A的成绩有点忽高忽低,高的时候母亲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的人。低的时候的那个暑假可能都是充斥在成绩的回忆中,“你成绩考成那样你说还有脸吃饭吗”“隔壁的小孩考的真好”那是A记忆中少数的几次父母站在统一论调的场景下,也是父亲说话距离感比较近的时候。
而且这种状态下,A不能哭,因为哭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议论“有什么好哭的,这做生意多么晦气,为了你们孩子每天累死累活的,一点都不省心”“还有你,一天到晚不做正事”这个时候,男女混搭变成了男女混打。
母亲当发现“所爱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她的精神虐待的冲动便会升起。施虐者不言而喻的信息是“我不爱你”,却始终不明说,但又以间接的方式透露出来。
而造就了A,每当想哭的时候掐住自己的大腿,因为不能哭,直接的影响就是:父母会更加不高兴,甚至上升到吵架。本来成绩考得差已经是自己的问题了,能做什么样的弥补也是愿意。
所以,当A中考的时候,考的并不好,母亲什么都没有说,拒绝沟通是比吵架、指责更戳心的痛。让A像个没头苍蝇一样陷入胡思乱想中,很容易迷失否定自我。所以不管母亲给她作什么样的选择,她都能接受,因为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她的错。
母亲的精神虐待行为的已经造成A的不安,使她不断怀疑自己。A作为受虐者甚至不觉得自己正在遭受暴力,而反复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三 谁虐待谁?
A还发现,母亲和父亲好像不是住一个房间,每当母亲开始说话的时候,父亲总是用不耐烦的口气回复他。而当母亲刚被父亲蹭过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找母亲说话,这是小小的A在这个家庭生活的自己心中的第三条规则。
给A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她并不敢和这个被称之为爸爸的人讲很多话,最多的也就是成绩,吃饭,但母亲经常摸着自己的脑袋说一些奇怪的话。
初中后,A似乎懂得了他们的相处模式,无论吵架甚至是打架多么凶残,到了饭点依然做好饭大家一起好好吃饭。甚至有一段时间,母亲试图通过A去和父亲沟通所谓的道理,只会忍让的孩子又怎么会进攻,而且与父亲那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她并开不了口。
这行状态下A也慢慢摸索出了第三条规则的具体执行方案,毕竟那个状态没人搭理自己,还是装作写作业便是母亲最希望的状态。
作为施暴者的父亲以间接精神暴力的方式想要摧毁的对象是母亲,最后却祸延与A。最令人惊讶的是作为受虐者的母亲对现状的逆来顺受。
每天耳濡目染,一个冷冰冰的家庭,父亲的高傲和无视,母亲的讨好和卑微,A必定是另一个悲剧。
四 长期后果
同学邀请A到家中玩,二室一厅的房子如何让自己过夜。“你可以和我住一个房间呀”“那你的妈妈呢”“我的妈妈当然和我的爸爸住一个房间呀”“啊?为什么呀”很多年后,A回忆起当初的那个场景,依然很有感触。
很难想象,这个孩子到底是怎样度过她的童年,A作为受虐者,她不断去做任何的反抗,把一些事情的原因责怪于自己。
母亲作为施虐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她承受这一切的同时也把这一切的压力施虐在了孩子身上,她坚信因为她是因为爱孩子才没有放弃丈夫,以这份强烈的单项付出感向孩子索要“回报”,长期压抑的状态是极端的暴虐倾向。
父亲做为施虐方,太残忍了!对待所有人可能都比对待这个女人好一百倍!
这就是严重的“家庭冷暴力”,冷漠、轻视、放任关系或疏远的精神暴力形式,具备严重的杀伤力,长期处在冷暴力中“受虐者”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当中。她已经无法正常的去做情绪表达,下意识的观察别人的脸色,下意识的忽略自己的感受,她不知道如何正常的和别人相处,也失去爱的能力。她在重复母亲的状态,作为一个施虐者的状态挺近受虐者的边缘,如果没有特别大的事件去改变,只会造成循环往复的状态。
孩子的所有认知是来源于父母,你以为孩子小,以为他没有判断力,以为她看不懂大人之间的剑拔弩张。长大后的很多人,都深深体会到爱无能的痛苦,那是他们从小就没有从父母的世界学到爱的能力。父母是她的全世界,相亲相爱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