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星巴克等人,无意中听到旁边一桌的聊天。
“唉,年龄大了,以前吃什么都不胖,现在年龄大了,代谢功能下降,体重呼哧哧往上长”
“我们这个年龄啊,只能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了”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都觉得自己年龄大了。
2.
妍曾是那种被所有女人羡慕的好命女人:长得像王祖贤,见过她的男生大多都会跟她要电话号码;老公是富二代,十年前还没有雾霾这个词的时候两人就移民去了美国。
我前段时间去美国出差,碰巧是妍生活的城市,于是约了一起吃饭。记得妍以前特别不喜欢和穿着随便的舍友逛街,因为那样会拉低她的品味。所以见面之前,我小心翼翼挑了一套半正装。
在饭店等了很久,一个目测有130斤的身穿大号套头衫的女人朝我走来,和我打招呼。刚开始以为是外国人热情,但仔细看了看,虽然不敢相信,但眼前的确实是妍。
妍和我说,来了美国之后,没有合适的工作,一直做家庭主妇。每天待在家里,再加上有了孩子,也就懒得在穿着打扮上用心了。反正体重也呼呼地上升,所以到哪都是一件特大号的T恤。
“在美国生活怎么样?”我问她。
“唉,其实我有段时间特别想回去,找一份工作,从零开始。但总觉得自己年龄太大,从零开始太晚了。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现在为了孩子的教育也要待在这里啊。”她无奈地说。
“那就在美国找一份工作嘛”我有点不解。
“你不知道像我这种没有美国大学文凭的人,只能做一些体力活。”她跟我解释道。
“那你可以考托福,申请美国学校嘛”我还是不解。
“大小姐,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托福哪是随随便便就能考的。再说我这么大年龄,上研究生就太晚了”妍似乎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人各有志,我没有再说什么。
3
很多微信公众号都曾转载一篇介绍87岁模特盛瑞玲的故事——《她从70岁开始健身,80岁涂口红、穿泳衣、做模特,87岁活成18岁的样子》。
盛奶奶60多岁时遭遇了一场车祸,躺床休息期间因为过剩的营养和不运动导致1米55的她体重达到126斤。当医生告知她过胖引起内分泌失调,并导致糖尿病的时候,盛奶奶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减肥。在经过许多失败尝试各种方法之后,终于减了18斤。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改进运动方式,又减去了12斤。瘦了后的盛奶奶窈窕美丽,而且有一份经过岁月洗礼之后的优雅和从容。她的儿子将她的照片发给杂志社和广告商,敲开了人生事业的另一扇大门。
如果真正想做一件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晚。
4
从想做到做,看似一步之遥,却往往遥不可及。因为需要我们迈出舒适区,探索想去的未知区,所以免不了胆怯。于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待在舒适区,并且掩耳盗铃——不是丑化原来想做的那件事,就是对自己的不作为合理化,只为求一个心安理得。比如:我原来也想考研的,但研究生的工资也不比本科高啊,甚至还找不到工作;我也想拜访那个客户啊,但是我不是没时间嘛,手头还有其它项目呢。
合理化的手段多种多样,年龄这个借口顺手拈来,用起来最方便。比如下定决心晨跑,头两天执行得很好,但到了第三天就觉得浑身酸痛,起不来了。这计划也就被无限期搁浅了。同事问起,“唉,年龄大了,跑不动了”。理由冠冕堂皇,谁能拿不可逆的年龄怎么样呢?完美地遮盖了懒惰这个不想承认的现实。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破窗效应”:如果建筑物有一扇窗破了,没有得到及时修补,会有更多的窗户遭殃,甚至危及整个建筑物。其实,有时候借口就像一扇一扇破窗,如果不加以注意,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法国电影《余生的第一天》中说到: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如果有什么想做的,就在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去做吧。不要再拿年龄当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