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励精图治的隋文帝杨坚一生简朴,小老婆都不敢多娶几个,成功统一了分裂百年的华夏大地,并迎来了“开皇之治”的盛世。
可隋文帝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杨广为了夺取太子之位,伪装成一个非常廉洁孝顺的形象,成功赢得独孤皇后的信赖,独孤皇后越发讨厌长子杨勇,她给隋文帝吹耳边风,致使隋文帝废了太子杨勇为庶民,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得到太子之位的杨广,在母亲独孤伽罗去世后,他卸下了多年来的伪装,在老爹隋文帝病重之时,杀死了老爹隋文帝,成为隋朝第二代君王,史称隋炀帝。
即位后的隋炀帝好大喜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十四年,荒淫奢侈,横征暴敛,滥用民力,把老爹隋文帝攒下的家业败了个精光,他连年大兴土木,修建京杭大运河,虽说这项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可对当时的百姓来说苦不堪言。他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弄得民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刚刚平静下来的中原大地又一次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反对隋炀帝的声音越来越高,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三大起义军之瓦岗军
其中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大业七年(611年),翟让由于救人于危难,放走了“罪犯”,被问罪,下狱待斩,但是却被人放出牢狱,并且劝翟让扯起义旗,于是翟让与其兄翟弘、侄摩侯、友王儒信奔瓦岗,聚众起义,举兵反隋。山东、河南两地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都率众投奔瓦岗寨,翟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的壮大。开始了瓦岗军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
公元616年封建贵族出身的李密也加入到了瓦岗军中来,受到了翟让的器重,瓦岗军开始攻城略地,并且打败了隋朝派来的张须陀的镇压军队,之后更是攻占了隋朝的粮仓兴洛仓和回洛仓,开仓放粮,老百姓大力拥戴,队伍迅速的壮大到了几十万人。于是瓦岗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最高权利却被李密窃取。李密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忘恩负义,杀死了翟让等最初的瓦岗领导人,从此瓦岗军开始离心离德,战斗力迅速下滑。
公元618年,瓦岗军接连被宇文化及王世充所败,李密率领残部两万投奔了李渊,但是后来背叛了李渊自立为王,被李渊打败,李密死去,瓦岗军起义画上了句号。
河北义军
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及后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窦建德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河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一役被李世民击败并被俘,公元621年8月2日,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
江淮义军
大业九年(613年), 杜伏威、辅公祏在齐郡(今山东)组织起义,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广大地区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大业十二年(616年) 七月,起义军进逼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与隋将陈棱率领的援兵相遇对峙,杜伏威率兵强攻隋军,激战中,杜伏威的前额被敌箭射中,但他带箭冲入敌阵,杀得隋军大乱。随后,起义军攻下高邮、历阳,建立农民政权,杜伏威任总管,辅公祏任长史。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化。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投降了李渊。次年,辅公祏起兵反唐,建立政权,控制了苏、皖部分地区,以丹阳为中心展开反唐斗争。唐朝急派大军镇压,辅公祏领导起义军在当涂与唐军对峙了10个月。终因寡不敌众,丹阳失守。辅公祏被俘就义。
李渊称帝统一中国
大业十四年三月,在江都的隋禁军将领利用关中士兵思归的情绪,推宇文化及为主,发动兵变,缢弑隋炀帝,领兵西归。五月,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建立唐朝。
当时,全国各地有多支大小农民起义军,还有原为隋朝之贵族、官僚,以及一些豪强地主,他们多拥兵割据一方,大者称皇帝,称王公,小者称总管,称录事。互相兼并,战火不断。李渊对农民起义军首领或割据势力,用招降或武力消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如河北起义军之窦建德、刘黑闼,江淮起义军的辅公袥相继被杀,杜伏威和瓦岗起义军的徐世绩则投降。地方割据势力如河南的李密、陇右的薛仁杲、幽州的罗艺、洛阳的王世充、陇右的李轨、巴陵的萧铣、朔方的梁师都等相继败死。至贞观二年(628年),中国又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