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是心里嫌弃对方听不懂你说的话,不能理解你的意思,觉得白说了。
以前,我们与人交流,沟通时,如果遇上对方听不懂,或者理解不了我们时,常常会生出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产生鄙视链。
其实,我们换个维度看,所谓的对牛弹琴。其实根源就在于我们。你首先想想:
你说出的意思对方能不能听懂?不能听懂时,要考虑使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与她沟通。而不能怪对方听不懂的意思。而你说的话让对方听不懂,其实是证明了你的傻,因为你表达不清楚。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用经济学思维看,就是要有产品思维。你的思想是商品,而对方是客户。你不能把你的商品卖给对方,而对方使用不来产品就怪对方笨。
举个例子:
当平时温文尔雅的先生因为应酬而酒喝多了时,他会一反常态地缠着身边我:大呼小叫,反复唠叨,而且不许我看书。这让我很恼火,有时会失控地回应他:你不但在饭桌上没有控制好自己,还干预我阅读!这么一来,平时关系挺好的夫妻会在先生喝多的那一天争吵起来:我指责他的胡搅蛮缠,他埋怨我没有耐性,对他不够热情。
但后来我慢慢明白先生平时虽然对性子有些急躁的我总是很大度、宽容,但并不等于他完全不计较,他只是把不满意藏起来了,深埋在潜意识里,等酒喝多时,就会趁虚而出。也可以用吴老师的“受体理论”来解释我先生喝酒前后那判若两人的状态:酒多了,先生的认知系统发生了变化,他对情感的需求增加了,对言语的频度和声音的响度变麻木了,然后产生了不同的“热情接受体”。
明白了这个道理,当先生应酬完毕回家时,一旦发现他酒喝多了,我就开启“口令思维”,即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来安抚先生,以争取获得自己的最大自由度。我会放下身边的事情,上前去问候,端上一杯绿茶,贤惠程度简直可与举案齐眉的梁鸿之妻孟光相比。这么做的好处是先生减少了纠缠我的时间,他会乖乖地去洗脸刷牙,临睡前会深情地对我说:“谢谢老婆的照顾,老婆真好!”然后安静入睡。至于他该怎么做才能在应酬时少喝酒,就到第二天再讨论吧。
每个人的经历,他的思想,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他们,然后去想怎么做。
我记忆深刻的是北大的薛兆丰教授,为了让我们这些大众能听懂他的经济学课。在每一次讲课之前,他都会把它要传递的内容,去找一个文化不高的小姑娘来试听。每一个课题他都要讲很多遍,直到那一个小姑娘完全听懂了,他才会给我们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