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的自我修养
——读莫言《晚熟的人》有感
《晚熟的人》是我看过莫言先生的第一本书,虽然之前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之光,但少时看
到他书籍名字《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看过电影片段《大红灯笼高高挂》,觉得那个粗犷乡野的世界跟我这样自诩文人小清新格格不入,所以一直以来也没看过。
《晚熟的人》是莫言先生的近作,《晚熟的人》是他其中的一篇中篇,之所以看下去是因为我同学数次跟我提及让我把书还他给媳妇看看,是的,书也不是自己买的,毕竟我跟山东高密的卷饼大葱真的有点儿心理距离。当时同学是想让媳妇看看,以便于教育孩子时能静待花开,知晓晚熟的人也很可贵。
怀着好奇看完了整篇文章,书中晚熟的人应该是指主角之一的蒋二,小时候有个霸气的名字蒋天下,一个年少时懵懂到跟三个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一起在村口的桥上用脚钓鱼,还因此吵架的人。
到了莫言返乡的时候,蒋二已经成了一个能借莫言名气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乡村成功人士,熟稔各种商业套路和炒作,甚至能组织一场比武煽动民族情绪,让亲人故旧一起登台演出。而与之相对应的早熟的人,是一位叫常林的青年,文中有很大篇幅是描写常林与一班小青年为了去蹭知青们的电影看,因为常林故意放了个一个极臭的屁而发生的争执,包括他与兵团知青单雄飞的打斗,一个空着肚子靠吃树叶支撑的青年和一个吃饱了的知青单雄飞不服输的厮打,虽然感觉常林有点没脸没皮,看人家电影还跳出来挑事有些不知好歹,但也是一个可悲的角色。尤其是文末,他为了治疗自己放臭屁的毛病,居然喝百草枯自杀了。
文中蒋二说的一句:“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文中说这就是蒋二这个晚熟的人和常林这个早熟的人的区别,其实我是没看懂的。因为后来蒋二的熟,包括成为成功的商人,让单雄飞和常林的儿子五毒为他打工,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从一个近乎文盲的人,成为一个出口诗词歌赋,会忽悠,会炒作,会做生意的人。我都不太懂,这种熟。
相信我们从小身边都有这样的人,读书不行,但胆大敢闯,后来创业也好,或者做别的什么也好,成为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大器晚成,或者是一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
写了那么多,仿佛是把全文描述了一遍,因为我自己确实没看懂,在我看来常林的悲剧并不在于他的早熟,一个会为了看电影跟人打架,偷兵团保卫科领导钢笔的人,是缺乏教育和关爱的不成熟的,如果仅就胆大这一点倒确实够胆大,只是最后为了放屁而死,又归因倒他胆子越活越小上,实在是理解不通。
而蒋二这位后来回归了本名蒋天下的晚熟的人,我对于他的晚熟也不太赞同,后期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万事皆可炒作,都可以商业运作,包括让故人常林之子五毒扮演日本人在台上被单雄飞打败这种桥段,实在也不是我所能理解的成熟,胆大确实是胆大了,违规用地,舞台被推平也许是他的结局,但这晚熟的好处实在也是没看出来。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眼中晚熟的人,也许是迟开的花,晚播的稻谷,虽然终究也是开了花,播了种,但收成确实需要加倍用心的看护才能保证,也许做普普通通的花和平平淡淡的稻谷,跟着时令走,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许这个比喻不大妥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成长节奏,比如我自己,一向都自认是个晚熟的人,至今也还是一个半生不熟的青涩品种。
这青涩,因为是自己的,也觉得值得珍惜,这柔弱和有时显得不成熟的言行也是因为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呵护,让我的一点初心得以长久保存。未经风雨摧折,是一种幸运,愿我能更长久地保有真诚和纯粹,像钱钟书那样的书生气得以一生不改,当然这也是他的夫人杨季康先生的用心呵护的结果。
只是如果只有青涩和稚嫩,而无担当责任的肩膀,这青涩和稚嫩就难免像未熟的果子一般令人难以下咽。也希望自己虽晚熟,但终究能成为一个心智成熟,好好承担自己应尽之责的,令自己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