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到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是成长的关键。
看了他人的成功案例,却没办法取得和对方同样的成就,可能是案例过时,可能是方向不对,但如果连别人的1%都赚不到,那可能只有一个原因,你自己不行。
所以,看别人的做事方法、行为逻辑,得到一张“完整的”地图固然重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很重要。
总是试图把原因归咎于别人,比如别人做的早,别人某方面的能力强,别人有小圈子交流,别人有工具,别人赶上了某个时间点,别人会找话题,承认吧,做不到就是因为自己不行。
不行的原因在于看的不够多,尝试/做的不够多,仅此两点。
看的多了,尝试的多了,自然也能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这个时候才是思考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先有“理论”的总结思考能力,再在实践中、践行后再次总结思考,这样才能形成正向循环。
而只有当你真正接纳现实,承认当下所处的阶段时,你才能根据自己的愿景,重新选对方向,调配资源,作出努力,一步步的接近自己的目标。
2、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你给他人发消息,这个人不回,你会觉得TA是不是对你有意见;或者明明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找到对方,因为担心自己打扰到对方,不敢给对方留言/打电话,因为没有得到对方回复而生生把这事儿给耽误了……
很关注一个人,每天默默的去扒对方的朋友圈,那因为害怕对方多想,没有去点对方的朋友圈,每天内心戏很足,但对方全然不知道……
你看到两个小孩儿在地铁上吵闹,父亲坐在旁边一声不吭,也不去管教,心里可能会想对方的责任心的问题。当你跟他说话,对方说:抱歉,他们刚刚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我失去了我的妻子……
我们对世界有很多的应该思维,觉得朋友就应该时刻支持,父母对待孩子就要给出足够的关注与无条件的爱和包容,恋人就该关心体贴呵护,伴侣就该符合我们内心的角色期待,甚至要星座相和,属相也要匹配……
我们甚至对自己也有很多的应该思维。我应该取得怎样的成就,我应该如何表现优秀……我如果现在做不到,就说明我不行,为了不让他人觉得我不行,我就不去尝试了,于是表现型人格就产生了。
3、今日思考(寻找提问问题的妙招)
对你来说,目前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眼下,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事情的达成,我有答案吗?
如果没有,我要去哪里找到答案?哪部分的问题需要特定人帮助解答?这个人可以帮助我解决哪部分的问题?
对于一个新领域,如此做好功课,应该就知道要提问些什么了。可以试着从大问题着手研究,先阅读材料,试着去实践一部分,慢慢就有方向了。
附录:关于给自己赋能,强大内心的
今日份推荐阅读
《亲密关系》:帮助你在亲密关系中找到自我成长的力量,真正获取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非暴力沟通》:区分事实与评论,培养同理心与对话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了不起的我》:接纳自己,破除应该思维,形成成长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