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分手、叫人还钱,还是提意见,谈合作。只要涉及说话,就要把握好“关键对话”。
在《关键对话》这本书里,认为关键对话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是双方观点有很大差异、其二是对话存在很高风险、其三是情绪激烈、容易失控。
相应的,面对关键对话,人们往往表现出逃避对话、被迫默然接受、争执不下的应对方式,但这样的沟通并不能算是高效的,于是很多人就表现得很不会说话,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没把握好“关键对话”。
01、省视自身心态
很多时候在关键对话的过程中,人们要么争锋相对、争辩不休;要么沉默螺旋、缺乏表态。之所以这样,与对沟通时的自我评估有关。
在对话中,很少有人能审视自己内心,看看自己当时在做什么、说什么、表现出什么举动、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大多数人都没能在沟通中正确认识自己。
很多人都觉得之所以事情会这样,是因为有一个“麻烦制造者”,是这个人导致所有情况发生,于是会下意识的在这个人身上找原因,认为事情都是因他而起的,他是害群之马,他制造了麻烦,导致现在的处境。
但是事实上,制造麻烦也是“见者有份”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每个人在沟通时,都应该事先观察自己的沟通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因为沟通不是为了战胜对方,也不是为了指责、惩罚对方,更不是为了通过沟通寻求慰籍,沟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实现双方共同的目标。
我们一定要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达成这个目标,要实现对方的什么目标;彼此关系之中,能共同实现什么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共同的部分,并在不损害他人情况下,最大限度维持自己的既定目标。
反思时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由于沟通双方因境遇、知识等的差异,在观点上会有很大差异,加之风险因素、情绪波动等原因,所以要通过关注对话的内容和气氛来判断沟通的有效性。
要时刻观察情景和遇到的难题,看对方是否进入了沉默或是暴力应对状态,并且时刻反省自己的应对方式,做到对双方沟通心态了若指掌。
02、保证对话氛围安全
因为,要想实现有效沟通,必须在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中,而要实现沟通氛围的安全,需要进行目的说明和氛围建设。
首先是目的说明,你需要真诚的阐明你的真实目的,尊重对方,诚恳的表示配合。并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讲清楚个人底线。当然,最好是能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针对核心问题,达成目的上的共识。
其次是氛围建设,在建设氛围时,很多人往往太过于注重谈话内容,忽视了对气氛的营造,导致不得已的出现“强买强卖”、“话语霸凌”现象,然而两者同等重要,甚至氛围比内容更加重要。
保证氛围安全要注意观察、实时暂停、表现出尊重,并立即消除双方的误解、随时调整,挖掘双方的共同目的等。
03、把握关键对话的常用步骤
第一步是分享事实经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摸到大象腿,还是摸到大象肚子,还是摸到大象耳朵,都不是全面的大象。每个人看到事实的角度不一样,对事实的观察和呈现也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看到的事实来进行解释的话,往往就“以偏概全”了,不全面的可能性很高,所以需要拼凑每个角度的事实,以最清晰的客观呈现。
第二步是告诉沟通对象你的想法。告诉他你的行为模式、你的真实想法、你分析问题的思路,很多时候,在沟通过程中,行为很显而易见,但底层的原因、想法却不容易被看到,充足的阐述有利于对事实达成一致看法。
当然在说出你的想法的时候,需要注意,既要做到不堆积问题、自信说出真话,也要同时维护气氛的安全,这里可以使用一些句式,比如:
“我说的不准确……”
“我不希望……,只是想……”
“我个人的感受是……”
第三步是征询对方的观点。陈述完之后要停顿,让对方说话,并听他说完。最好让对话以一个你来我往的形式开展,好的沟通,通常两人发言的时间整体上相差无几。
表达时要注意语气和言辞,多用一些试探性的、感受性的话语,而不是用武断的、刚强的语言,要用一些软性的措辞。
比如“事实是……”改为“我认为……”;
“人人都知道……”变成“有三个同事说……”;
“很明显,这件事……”变成“我觉得这件事……”
……
第四步是挖掘对方的深层次的反馈。不但要鼓励他们开口,并且要对他们的意见洗耳恭听,这时候通常用到四种语句。
询问观点——问对方有没有其他什么看法。
确认感受——问听到这儿对方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重新描述——整合复述改正后的内容,看看有没有理解。
主动引导——当他们没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可以自己先提出一些关于想法和感受的猜测,顺利帮他们打开话匣子。
04、应对关键对话的三个词汇
赞同:只要目标一致即可,不要在细枝末节纠缠太多。赞同别人,并合理评价他人的方案。
补充:任何事都能找出错误和漏洞,所以不要挑别人的小错,而是采用补充说明的态度,针对别人遗漏的地方可以稍微补充。
比较:承认对方和自己看法的差异,坦诚自己的想法,通过客观陈述、进行比较来调整。
总而言之,关键对话是什么鬼呢?其实很简单,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把对话看的更关键些的心态,是一种能力,一种自我反省、主动促进、科学进行、达成共赢的能力。
原文首发微信公众号:书虫小小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