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人死以后除了捐眼角膜之外还能捐什么?”一到班里,一个男生一脸认真地问我。
这个男生平时很调皮,上课从来坐不好,不是歪着身子,就是把腿搭在凳子上,注意力也不太集中,虽说经常提醒,见效甚微。他的家长很是头疼,写字歪歪扭扭,各科成绩也不理想,语文听写写不出几个字,英语学了也记不住多少,数学还稍微好一些。不过,除了学习之外这孩子品质很好,善良、热心,喜欢帮助别人,别的同学借个文具啥的他从不吝啬,平时也很热爱劳动,最喜欢体育课。
他突然间的问题让我不明白他在想什么。难道是学了《永生的眼睛》被文章里的捐眼角膜的父亲感动了,自己也想有所行动?我猜不出。因为平时课下的他不是这样的,要么嘻嘻哈哈,要么跑跑跳跳,从来闲不住。孩子的心里想什么你永远也猜不透。“只要没有传染病或者严重的病,一些器官都可以捐,比如心、肝、肺等。”我说道。“老师,还有肾!”一个同学补充到。我点了点头。“老师,肠子可以吗?”另一个同学问到。“也有捐肠子的。”那个男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听到了自己要的答案。
这就像一次小小的讨论,是好多同学参与的讨论,不是课堂,确实课堂的延伸。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作者的妈妈因意外去世,她的父亲决定将妻子的眼角膜捐献,作者当时年龄尚小,坚决反对,根本不理解父亲的行为。父亲告诉她“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慢慢理解父亲。后来她的父亲去世也捐献了眼角膜。作者的孩子温迪深受启发,决定以后也捐献眼角膜。一个人的善行可以影响很多人,尤其是大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给孩子们说,一个人的眼角膜可以捐给两到四个人,给他人带来光明,这是善举。有的人因先天性失明一生都活在黑暗里,有的人一生都在等,却不一定能等到别人捐的眼角膜,因为现在我们国家捐献眼角膜的人还不是很多。
不知道我的学生们以后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看到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我相信肯定有人会做出关爱他人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