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与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俗话说得好:整理知识也是一种知识的重建。为此做一个小小的经验总结,如下。
参考“图1 整体架构图”:
1.对于“静态图文内容”模式,程序猿只需要“注册/配置”微信公众平台,并维护内容即可,而用户的访问流程是“1-2-5-6”;
2.对于“动态交互的开发模式”,程序员除了配置,还需要开发业务接口,并部署在“业务/应用服务器”上,用户访问的流程是“1-2-3-4-5-6”;
3.为了提高响应速度,通用的“菜单”或“图文资源”,都应该由程序猿事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配置好(或由“业务/应用服务器”定期推送、缓存)。
参考“图2 微信服务号开发脑图 ”:
①“服务号”、“企业号”需要提交证件资料给微信官方认证,可与“在测试环境开发”同步进行。
②使用“公众平台测试帐号”进行开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不会对真实用户造成公开的影响;可以调用微信提供的任何接口。
③业务接口只能放在公网的80端口上,供“微信公众平台”调用。
④“微信公众平台”要求业务接口在5秒内必须响应请求,否则就报错。
知识这种东西,就像春天的种子,越分享越多,再放一年就捂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