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拓跋宏,也叫元宏,后面我们统一称元宏,这位皇帝在军事上面没有太武帝那么厉害,但是他在位期间,不顾鲜卑贵族阻挡,全面实行汉化,重用汉人,颁布各项利于民族大融合的政策,这也为后面鲜卑贵族杨氏夺取江山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一重大贡献在历史上称为“孝文帝改革”!!!
读过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北魏冯太后,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 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面对政局动荡,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献文帝去世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执掌天下十五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能掌权也主要是鲜卑族的一条铁律造成的,虽然很残忍,但是也表现出少数民族在权谋方面的心狠手辣,这条制度就是著名的“子贵母死制度”,想必有人有印象,没错,就是汉武帝赐死勾弋夫人的原因,也是承袭的汉民族的方式,所以在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洛阳聚集着大量的鲜卑贵族,孝文帝为了推广汉文化,不惜以彻底清除本民族文化为代价,禁止这些鲜卑贵族延续本民族语言、传统、风俗。但孝文帝推行汉化之后不久,在洛阳发现仍有妇女穿民族服装,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洛阳集中了全国的文化精英。这也是令南朝人感慨“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的缘故!
元宏,为推行汉文化赐死太子,让不服训教的鲜卑贵族和汉民族大融合而手段强硬,眼光着实长远,但也因为只享年33岁,后代君主没有他的手段和魄力,导致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历史抹杀不了元宏的贡献,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局面,他做了一件有利于民族的贡献!
PS:魏孝文帝拓拔宏的后代,分为拓、元、袁三支。拓氏一脉多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一带;元氏一脉人数较少,湖南临湘及江西抚州一带均有后人存在;袁氏一脉在湖北、四川有分布(字派有"德、光、基、庭、邦"者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