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工具包的基础概念
在《学习的本质》一书里,有这么一段话:
在这两极(笔者注:指单薄的思维结构和坚实的思维结构两极)之间存在一个区间,学习者在那里精心组织自己的观点,并在他感觉到自己的先有概念有局限或者已失效时炼制一种新观点。他有多种策略可以使用。他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炼制,但这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阐释很快就会变得有限。他也可以寻求一些现成的结构。一些具有学习动机的初学者通常会采取后一种方法,他们很乐意接受在书中都找到的或由老师提出的结构非常完整的信息。
……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是“工具包”!学习者可以依靠各类“思维助手”,这些资源能够帮助他组织知识。
“工具包”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构建自己的思维结构非常有用。先用一张图来描述。
我给工具包下的定义是:
工具包是由更低层次的、更零碎的思维元素点,通过某种方式互相结合,形成的思维元素团。它是通向更高层、更系统思维结构的助手。
以工具包的角度,去看待《创意天才的思维方法》一书中所介绍的13种思维工具,就可以分出一个层次结构来。
最高层工具包:综合。
中间层工具包:建模、游戏、转换。
基础层工具包:观察、形象化、抽象化、识别模式、形成模式、类比、身体思维、移情、立体思维。
在基础层工具包下面,还有更零碎的一些工具包,蕴藏在《创意》一书每一章内容中,这里不完全地罗列一些:
和弦、基调、卡农、织毛衣中的“平针”和“反针”、非洲音乐中的声部、七巧板、积木、波纹绸、分形图案基础操作……
结合工具包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工具包:
这个工具包由哪些更低层元素组成?这些更低层元素是由何种方式结合的?
可以和该工具包结合的工具包有哪些?如何结合?
可以组成的更高层次结构是什么?
对于每一个工具包,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拆解。下面我挑选一个书中没有提到的工具包来进行一次拆解。
工具包:汉语中的成语。
由哪些更低层元素组成:组成该成语的每一个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成语背后的故事。
上述元素如何组合的:将一个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元素提取出来,用文字表示,并通过某种排列规则组成一个词语。一般是四个字。比如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就是将其背后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叶公”和“龙”,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叶公喜爱龙”提取出来,并通过“主谓宾”的法则组合成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
可以与哪些工具包组合:其他字、词。
上述元素如何组合:句法。
形成的更高层结构是什么:句子。
第二部分:创意工具包的实际应用
我是一名用自然训练矫正体态的教练,我的工作中需要学员去玩这么样一个东西。
简单说,这是一个能来回荡的单杠。
我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能荡得更高?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选取了侧面观察,并将人与杆结合为一个整体来看。接着,将观察后的图像进行抽象。下面抽象后的侧视图。
这图很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于是我便拿链条做了一个类比。
上面的图一,是由包含了四个节点的一条链子。图二是这条链子向右摆动。如何使这条链子摆得更高呢?很明显,同样长度的两根链条,如果每一个节点摆动幅度不变,那么节点越多的链条,显然能摆动地更高。图三图四就表示包含更多节点的链条能摆动地更高。
那么回到人体上来。
将人体继续抽象为上图右边的这根包含多个节点的链条,那么节点就是几个主要关节。从上到下,能调用的节点一般是手腕、肘、肩、腰、髋、膝、踝。新手一般能调用两到四个,能调用全部七个的,已经是有一定运动经验了。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能否设置更多的节点?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再新增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是第十二节胸椎。这块胸椎具有良好的活动性,但却是大部分人不熟悉的地方。
上图显示了增加了新的节点之后,摆荡更为充分。
那么我们就逐渐找到了答案:打开和调用更多节点,就能摆得更高。除此之外,通过抽象图与链条的类比,还可以知道:在向后摆到最高处时,脚背最好像跳芭蕾一样绷起来;在摆荡到最低点时,显然像链条一样,将身体完全拉长与地面垂直能获得更大的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应用到了抽象化、类比、观察这几个工具包。它们是通过下图的方式来结合的。
在结合的过程中,我又应用了图像化、识别模式和形成模式这三个工具包。它们一起形成的更高层次的思维结构,我称之为“动作分析工具包之一”。
总结一下就是,工具包是我们从零碎思维走向系统思维中的助手。它将更小的思维碎片通过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更大的拼块,并以此一步步构成完整的思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