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我认识的一个小姑娘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
你知道么?尤其是最近,我每每感到时间不够用,喝水上厕所的路上都恨不得跑着,只想节省下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重要的、正确的、我心爱的事。我只想朝前看,前面有无数我尊敬的、崇拜的、佩服的榜样。他们有的白发苍苍,有的和我一样半大不小。外界的牵绊和阻挠再多,他们依然所向披靡,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狂奔着扑向自己执拗的理想。
即使只是看着,我也感到这个小姑娘扑面而来的喜悦和充沛的能量,我甚至能够想象出她的样子,眼睛晶光灿亮,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跑道上奔跑。
这个小姑娘是我的前同事,她的职业是童书编辑。
当我们在阅读那些美好到让人惊叹、落泪或者会心一笑的绘本时,常常以为童书编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工作——读着最晶莹的文字,欣赏着最纯美的画,浸泡着最纯粹的思想和美德,陪伴着最可爱的人物,制作着最感人的故事,难道不是最幸福的事么?
还真不是。这个工作琐碎、收入低、竞争大,甚至门槛不高。
每天,你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付各色人等——
领导要沟通,工作效率、进度、创意随问随答。
出版社要沟通,每本书从选题到版面都要细细商量。
翻译要沟通,你得满世界找翻译,找到一个合拍的,简直如获至宝,哪怕最近没有合作的书稿,也要常常维护关系。
读者要沟通,你要在读者群做出好的分享,愉悦大家,感动大家,才能收获忠诚的读者,他们才会源源不断的给你带来新的读者。你要策划好玩的活动,吸引小读者,他们才会在芸芸众书中瞧一瞧你的。
作者要沟通,你瞅准一个大咖,觉得只有他才能写透你这本书的精彩,结果到了要写导读的时候,大咖出国讲学去了,专心闭关不写文,你会多么欲哭无泪啊!又要从头开始梳理,找谁写好呢?给他多少钱合适呢?
美编部要沟通,版权部要沟通,市场部要沟通,制作部要沟通,财务部要沟通,印刷厂要沟通……因为一本书做出来,你要看文字、看画面、审版权信息、看制作质量,还要参与营销、计算成本、核算价格、考虑印数,报销费用……
最后,当你捧着一本做好的精美的绘本潸然泪下、五味杂陈的时候,你还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建设:读者几乎永远不会翻到最后看这本书是谁编辑的,读者只会看这本书是谁画的、谁写的、谁翻译的。再看看自己的月收入,简直不想活下去。
但是,总有一些编辑像我一样觉得苦不堪言,也总有一些编辑像那个小姑娘一样,觉得甜如蜜。
对她来说,这就是最精彩的人生,因为她找到了自己重要的、正确的、心爱的事。我们的工作也许平凡琐碎,但我们的钟爱,会为它镀上光芒。
2
艾丽丝门罗在她那本著名的《逃离》中,讲了很多故事。其中有几篇的主角都是一个叫朱丽叶的姑娘,连起来看很有意思。
朱丽叶是一个冷峻专业的女博士,教的是拉丁语,但她厌倦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她逃离了,去投奔一个在火车上偶遇的渔夫,和他生活在一起。这两个人的爱情虽然生冷,却非常真实,他没有想到会得到她,她也没想到会去找他,但两个人在一起,如天雷勾动地火,内心所有的灵性都沸腾了。从此,朱丽叶从一个女学者变成了渔妇。
朱丽叶有了一个女儿,她待她如珠如宝,母女俩有密不透风的感情,就像姐妹花。朱丽叶后来又厌倦了做渔妇,在40岁左右的时候,她又去做电视节目,成了一个靓丽睿智的电视人。后来丈夫死了,她更加心安理得地带着女儿搬回了城市,逃回到富裕文明的生活中去。她有名有利,有花儿一样的女儿,一切看起来无比美好。
朱丽叶的女儿长大后,一直在无神论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小姑娘,却突然离家出走,号称要去加入某个教派。朱丽叶备受打击,她准备了很多东西去看望做苦行僧的女儿,却没有见到。后来一次偶遇让朱丽叶发现,女儿根本就没有加入邪教,她只是从母亲身边逃离,她就在离家很近的地方,过着热闹的、幸福的、富足的生活。
晚年的朱丽叶,又做回了女学者。她重拾专业,在咖啡厅啃冷面包,乐滋滋地研究拉丁文。退休金不够用的时候,还要去快餐店打打工。
朱丽叶的人生,从世俗的眼光审视,有几个片段,会备受褒奖和追捧,比如她是年轻的博士和教师,是光鲜富有的电视人。但也有几个片段会备受指责,引发同情和扼腕叹息。但朱丽叶不会在乎。
因为真正精彩的人生,从来都是自己活出来的,与别人无关。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朱丽叶都追随自己想要的,干脆利落地把人生的调色板用了个彻彻底底。对生活赐予的意外,一一张开双臂去款待。把人生当做一次酷炫的旅行,我行我素,为喜欢的风景停留,是这个女人的精彩和幸福。
3
但世界上有更多人,把人生过得极其乏味。
比如,我就认识一个24小时“不高兴”的女人。
每次见到她,她都是一脸的生无可恋,絮絮叨叨满腹牢骚。口头禅就是“哎呦,你不知道,我快烦死了。”
她在国企工作,工作轻松,收入很高,但打卡比较严。于是“快烦死了,还要打卡。”
她的丈夫经常出差,于是:“烦死了,家里的事儿都管不上。”
丈夫休假在家,她又会说:“烦死了,天天坐在沙发上,把我的沙发坐出一个窝来了。他啥时候才能去上班啊!”
丈夫给她买宝马,她说:“烦死了,总要加油。”
女儿长得漂亮,她说:“烦死了,每天都得去接送她,不然不放心。”
她后来长年请假在家,更是烦了,没事做,没人聊天。
我觉得和她聊天超级痛苦,不过你想到什么话题,她总是能下个结论:“烦死了。”她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对她的戕害。
有个节目叫做《梦想改造家》,设计师们穷尽心思,把一些人10几个平方、一地鸡毛的家设计安排得清清爽爽,让重新住进来的一家人喜极而泣。但很多消息称,这些人的幸福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很快又把新家搞得一团糟,和原来一样继续杂乱无章的生活。
这个节目就像镜子,把乏味人生的原因照得清清楚楚,你先放弃了生活,生活才放弃了你。
这样乏味的人有很多,他们把不满意、不公平、不快乐当做人生的主旋律,抱怨父母,抱怨领导,抱怨社会,也抱怨自己。
你给他们炖再多鸡汤也没有用,因为他们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视作珍宝,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他们只是盲目地跟风,盲目地努力,任由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塞满自己的家,各种千奇百怪的娱乐塞满自己的时间,各种五花八门的观点来塞满自己的灵魂。
那个被压在地缝里的自我不满足,只好哀哀嚎叫,状如祥林嫂。
所以我说,乏味的人生都是相似的,叫做放弃自我。
4
那么不放弃自我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样子太多了,千姿百态。
可以是一个对着电脑奋力工作的小白领,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有自己的梦想和规划。
可以是上面说的朱丽叶,她随心所欲,意志如铁。
可以是前几天在朋友圈里刷屏的北大才女樊锦诗——
这个姑娘从25岁开始,在敦煌一呆就是50年。艰苦的生活不用说,大漠的风沙让她苍老干瘦,长期和丈夫孩子分居两地。
从家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姑娘真自私,但她的灵魂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艳光摄取,她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尘世生活作为献祭。这是幸福的另一种境界。
可以是赴美学习的胡歌——
他在事业的巅峰期停下来,去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梦想。这种选择对很多人来说,估计很难,但对胡歌来说不一定很难。一个人一旦成长为自己忠实的朋友,就再也不会回头做那些目光短浅的事儿了。
幸福的人生姿态千差万别的,因为幸福根本就是一种主观感受。
不是光芒万丈就是幸福,更不是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只有你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和谐圆满。你爱钱,又会赚钱,就是幸福的。你爱权力,然后当上了大官,就是幸福的。你爱写作,又写出好文章,就是幸福的。
相反,如果你心中充满了进取和冒险的火焰,却缩在一亩三分田,你就不会觉得幸福。
你喜欢完成工作后,安静地看书听音乐,却被迫相信名利双收才不枉此生,也不会觉得幸福。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和谐圆满哪里来?
需要反省和磨砺,需要诚实和勇气。
你要反复打磨自己的谋生技能,才配谈自由。你得常常反省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有一双慧眼。当你在反省打磨之后,拥有了幸福的品性和能力,再配以诚实和勇气,才可以开始真正的精彩——
专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狂奔着扑向自己执拗的理想,最终成就无可复制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