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参加电视真人秀气焰嚣张的选手被羞辱,或者目睹自己妒忌的朋友遭受挫折时,我们为什么会偷着乐?你是否有过幸灾乐祸的经历?当要你回答这个问题时,你是否有些抵触甚至刻意隐藏某些事实呢?为什么人们会不愿意承认幸灾乐祸?这本《暗黑心理学:幸灾乐祸与人性的阴暗面》带你寻找答案。
作者理查德·史密斯,美国肯塔基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嫉妒、羞耻等负面社会情绪。作为探索人性阴暗面的大师,史密斯基于无数个匠心独运的实验,以涵盖历史、体育、娱乐、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案例,将那些我们不愿意坦承的情绪展现在读者面前。
幸灾乐祸,意味着从他人的不幸中获得快乐。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而然又普遍存在的情绪,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幸灾乐祸的经历。比如:同桌每次考试都考的比你好,这次却意外退步了,看着他垂头丧气,你表面上竭力安慰,实则心里莫名的开心,暗想着“风水轮流转啊!”;工作中同事每次都能得到老板赏识,结果一次马虎,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此时或许你会想“如果当初重用的是我,肯定不会发生这种事”;世界杯中对方球员踢出的那脚愚蠢的球,导致对方球队无缘决赛,即便作为观众你都忍不住激动地呐喊嘲笑……相信这些场景你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它曾经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不过有些人很好地克制了自己的幸灾乐祸,而有些人却放纵自己的幸灾乐祸从而享受其带来的快感。
为什么人们会幸灾乐祸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从他人的不幸中获利。现实中,我们总喜欢与他人比较,在此基础上评价自我,向下比较带来的优越感使我们快乐,而向上比较的自卑感却使我们垂头丧气。很显然,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能帮助我们提高优越感,减轻自卑感,尤其当那些我们曾经妒忌的人遭遇挫折时,这种幸灾乐祸所带来的快感愈发强烈。当然,社会比较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能够帮助我们辨别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及其背后的原因是源于我们能力超群还是技不如人?我们潜意识里都会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估,认为自己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我们进行社会比较时,这种过分自信效应尤为明显。
此外,罪有应得是可以解释为何我们能从他人的不幸中获得快乐的主要原因。当公众人物违背了自己宣扬的理论及主张时,不少人难免幸灾乐祸。当发现他们的虚伪后,使得原来受道德谴责的自己处于道德制高点上,这一转变自然让人高兴不已。想想前些天的咪蒙离婚,一堆人评论说咪蒙的毒鸡汤终于毒到了自己,深入分析其实可以挖掘出人们向上比较的自卑心理,而当不幸发生时,我们理所当然地把其归为罪有应得从而享受着幸灾乐祸带来的快感。
为什么我们会不愿意承认幸灾乐祸?大多数人都坚信自己比普通人优越,因而当我们妒忌某人时,我们不会选择承认,因为即便是对自己承认,也是低人一等的表现;此外,妒忌不受欢迎的本质也使我们拒绝承认。当被妒忌的对象遭受不幸时,为了从中获得心理的快感,我们会无意中丑化被妒忌者为自己找充分的理由,自欺欺人,从而将之前妒忌所带来的自卑感转化为带有个人色彩的所谓正义,即他人身上发生的一切是罪有应得。
当他人犯错时,我们常常会将原因归结于他人天性所起的作用,亦或者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掉入基本归因错误的怪坑。幸灾乐祸似乎早已变成一种在不少媒体、观众间蔓延的传染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减少乃至避免幸灾乐祸?作者给出的方法是在他人失败时多想想背后的原因,争取对遭遇不幸的人所处的环境多一些了解,综合考虑环境和个性因素,用他人看待他们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这样我们或许可以告别幸灾乐祸。
深刻剖析人性的阴暗面,只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性。这本《暗黑心理学》你也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