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瘦下去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又经常无法决绝美食的诱惑,我们会希望有个声音能说服自己,让自己不用太挣扎就能在美食前保持理智。
梁惠王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梁惠王听到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内心深受触动。这些都是明白简易的道理,梁惠王不是不懂,但是要做出改变,梁惠王需要改变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这点他还无法下定决心,他想让孟子说服自己的内心。(不喜欢读古文,可以跳过原文直接看解读)
1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选自《梁惠王章句上》)
解读:
梁惠王说:“先生请接着说?”
孟子启发:“用木棒和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
梁惠王说:“没有区别。”
孟子又问:“用刀和政治杀人,有区别吗?”
梁惠王说:“没有去区别。”
孟子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膘肥的马,但是人民面有饥色,田野里有饿死的百姓,这就是率领牲畜吃人啊。牲畜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作为人民的父母官,推行政令,却不能避免牲畜抢夺人粮食的现象,这是如何当的百姓的父母官?孔子说:‘第一个做人俑殉葬的人,难道没有子孙后代吗?’只是用像人的陶俑陪葬,孔子就感觉残忍。那么使百姓饿死的事孔圣人会怎么看呢?”
商朝时期有活人殉葬的恶俗,后来周朝废止,改用艾草,如果能长期实施下去,世人会逐渐忘却这个恶俗。有人拿像人的陶俑殉葬,就等于重新把这个恶俗唤醒。用人俑殉葬,虽未杀人,但有残害人的残忍思想在里面,孔子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孔圣人只是看到模样像人的陶俑被残害,就会心生不忍,语出责备。现在活生生的人因代大王您的治理死亡,孔圣人会怎么说,请您好自为之。
孟子加重问责语气,之前只是说百姓饿死是君王的责任,现在说这是君王直接杀人,强调苛政危害的严重性,压制梁惠王心头的名利欲望。就像人因贪吃生过一次病后,就自然会在食物面前收敛。
那么,梁惠王被说服了吗,他心里又在想什么?
2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梁惠王章句上》)
解读:
梁惠王说:“魏国的强大,没有其它国家比得上,这点老先生您是知道的。但是,传位到我这里,东边和齐国打仗惨败,我的长子被折进去;西边又被秦国侵吞土地七百里;南边还被楚国羞辱。这是我的奇耻大辱,我想为所有的战死者报仇雪恨,怎么办才能做到呢?”
梁惠王心头还有土地、名誉放不下。梁惠王在位中前期,魏国国力强盛,东边的齐国、西面的秦国都要避其锋芒,梁惠王也一度成为诸侯国的领袖。
后来梁惠王贪恋宝物,不注重人才,造成人才流失,为秦国变法的商鞅就是从魏国出走;又在外交上接连出现失误,造成军事上的连连失利。
对于土地、名誉的损失,梁惠王心有不甘。但承受不了损失,就不能及时止损,就像一个输红眼的赌徒,总要在下一把捞回来,就会越陷越深。
对此,孟子会怎么劝导梁惠王呢。
孟子说:“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称王。”魏国虽然损失了土地,但还是方圆千里的大国,有问鼎天下的基础,不用着急捞回土地。
“大王如果能对百姓实施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多耕地除草种粮食;趁农事闲暇,教导年轻人孝悌忠信,当他们在家能侍奉父兄,在朝廷能尊敬长官,就可以制作武器枪棒让他们去痛击拥有坚固盔甲、锋利兵刃的秦楚精英部队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实施仁政,发展本国经济,富民强兵,等国力变强大后,再去痛击敌人。
“他国在农时征用百姓,使得百姓不能耕种土地赡养父母,导致他们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孩子四处逃散。那些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诸侯,大王前往征讨,谁能抵挡大王呢?因此说:‘实施仁政的君王天下无敌。’大王不要再怀疑了。”
只要我们能率先实施仁政,就会赢得天下百姓的民心,到时大王以仁讨不仁,还有谁能阻挡大王呢。
战争的关键不是在战场上争胜负,而是在基础实力上比输赢。就比如斗地主,技巧虽然有用,但远不如一手好牌重要。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就要在政治、经济、民生这些基本的牌面上下功夫。
再牛的牌手,在双王四个二面前都会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