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导语
2016年6月10日,我到了喀什,从那里,我开始了十天的新藏线之旅,全程约3500公里。一路上,偶尔写下一些文字。那是穿越时空的一次握手。
01 高原反应
有没有高原反应?这是不少朋友一直问候的。高反的存在和阴阳的存在一样,都是自然的。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任何事物,都会阴阳两面同时存在,这才是乾坤。并不会因为任何人喜欢白天,就没有了黑夜。高反一样,无论你如何准备,一定会出现。认识到了这点,该吃药吃药,该调整调整,再大的高反也就不会把你吓到。
昨天一路上看到的风霜雨雪和雨过天晴,让我再次感受到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和自己内心的和谐关系,而非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久前看了一部连续剧《金水桥边》,两位主人公给我留下的启发很多。孙光大从部队转业到公安系统后,认识了钱有根。两个人完全不同的性格、思考方式,本来算不上一路人。后来孙光大救了钱有根一命,所以钱有根给他磕头认了大哥,说自己的命是孙给的,这辈子以后就听孙大哥的了。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个误会。钱有根自此三十年守着这个误会跟自己过不去,貌似没有“原谅”孙,实际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孙光大三十余年,不解释,不说服,任由钱有根的各种“挑衅”,直到三十年后水落石出。所谓误会,也是一种高反,生活中、工作中,都会出现,该吃药吃药、该调整调整。钱有根和孙光大之间,虽然误会了三十年,但钱从心底从未怀疑孙是个光明正大的人,这是关键。
昨晚被子太薄,夜里快两点了,决定打开行李拿出睡袋,躺进睡袋,然后盖了被子。为了抑制头疼,还吃了片芬必得。脑子里却信马由缰地想到了白天的景色和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金水桥边》。昨天看到那些风化成一捧砂的达坂上的山峦,想到这个世界里,有一样东西要远离,那就是“付出感”。只要有了付出感,就一定对回报有期待,也就一定会有失望。付出的本身,就是你的价值、你的幸福,就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所在,别无其它。付出感压迫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偶尔有这种“高原反应”是正常的,因为“协调和自己的关系”是人潜意识中最具挑战的,会伴随终生。
站在近五千米的位置上,我拍着自己,同伴又在不远的地方拍着我。我感觉在这个离上天最近的地方,看着两张照片,无论视角来自自己还是外部,我很踏实的是,我的内心很安详,因为我追求所有真实和善良的一切。
2016年6月13日晨
西藏 班公错湖边
02 维族兄弟
今晚住在了阿里地区政府所在地狮泉河镇。晚上九点多出去找饭辙,随便吃了碗牛肉面,又到河边溜溜达达。回来路上,同伴大叫:“什么那么香啊?”猛回头,看见了烤包子。这哥儿几个都是从叶城上来的,汉话正经说得不错。我们问哪里有羊肉串,这哥们儿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家新疆饭馆,那是他们家的店,他只是来路口卖一会儿烤包子。
顺着他们手指而去,我们到了店,直接去冷柜“指认”了两大两小四串肉。有下面四件事必须记录下来。
一、烤的过程一丝不苟,每一轮的调料,无论次序、还是量,都撒的认真准确,绝没有因为就四串而糊弄过去;
二、老板请我们进店去吃,店里装潢很豪华,还有不少维族朋友在聚餐,后来知道我和同伴就是想在路边吃,马上给我们搬来了椅子,还有个小圆凳;
三、串烤好后,我上去就想接,结果烤串的哥们儿没给我们,而是转身去拿了个盘子,把串放在盘子里,然后给我们放在了小圆凳子上;
四、我们正吃,又一维族哥们儿拿着俩茶碗和一壶茶出来,给我们倒了两壶茶,然后壶还给我们留在了旁边。
我们的消费就是四个串儿.......
又回想起了喀什街头的维族兄弟,他们正式的衬衫、正式的大衣或外套、皮鞋。也想起了他们的诗歌和文学,想起了清真寺的早晨。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走近,就去评判我们不熟悉的人、生态、社会,那么是我们有问题,不是他们。
踏踏实实地生活,耐心地把味道渗透到生活中,生命才不会由于外面的风霜雨雪露而戕害心中的人间四月天。
2016年6月13日夜
西藏 阿里 狮泉河
03 找寻什么
上一次来西藏已经是十二年前,飞到拉萨,那会儿火车还没有通,坐车到日喀则要走上一天。
那次记忆最深的是从绒布寺走到珠峰大本营的那段路,一路走上去差不多个把小时,头痛难忍,但大自然的声音冲击着耳鼓,尽管只是风、水流、鸟、和自己的呼吸。那种冲击,难以用语言记述。
川藏线上的通麦天险现在也已经是历史,但那会儿还是很险,过了那段路之后,有个地方叫鲁朗,记得那时候我坐在鲁朗的小河旁,看着远处山腰间藏族小屋里的灯光和缓缓升起的炊烟,看着山顶下低垂的云层流淌,看着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牦牛,我一直在那里坐了很久,很久,直到漫天繁星。
旅途,摄入眼帘的是风景,一路追寻的却是内心。无论是当年的绒布寺、鲁朗,还是今天的天路。
再高的高度也不会不可逾越,再稀薄的空气也支持生命的延续,再小的马力也能带着你驶向目的地,只要,心中的火种不灭。
高原,不会因为海拔高度的变化给任何人带来境界的蝶变。每个人心的不同,眼睛也就会不同。快乐也就会不同,痛苦也就会不同。境界,在于内心。
这种圆梦的“说走就走”对很多的朋友来说,好像随时可以做到,其实却越来越难,因为我们貌似自己做主的生命,很多时候已经自己说了不算。一路上,刚刚发生的每个细节,回望过去似乎已经成为又一个无价的从前;向远处望去,我不愿去告诉自己今天到底是几月几号,只记得这条路还有很多美丽,就在不远的前面。
把心交给自己,把路踏在脚下。一路找寻的不是震撼的风景,而是心中的自己。生命,是不是就是这个意义?
2016年6月14日晨
西藏 阿里 狮泉河
04 关于角色
车从G219拐出来进入G565的时候,限速进一步降低到20KM。路很窄,一路都是U型弯,爬升很快。这是线路上第一次需要原路返回的一段,往返三百多公里。呼唤我的是古格王国。
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代表神秘。然而,给我第一个震撼的,是路上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的土林。
那种突然出现是一种Panaroma全景式的冲击,我们把车停在路边,疾步越过马路走近那个画面,同伴的高反也似乎被甩在了脑后。我们不知道到底想走多近才是目标,只想离它近一点,再近一点。我们用各种方法记录着这个画面,怕它转瞬间消逝在眼前。
下午在古格和当地人聊天中才知道,土林属于雅丹地貌。六万六千年前,本来是海底的土林成为了陆地。海底那种特有的沙砾和卵石形成的沉积层就是今天眼前的的景象。几万年来,风水雨淋,土林的景色成为了世界的唯一。
在我们即将依依不舍准备转身走向公路上车的时候,同伴提议在这个位置给我留下这张照片。在这张照片里,我出现了三次。虽然这次旅行开始前,我也会使用苹果的全景拍摄功能,但直到红土达坂,才知道了同一画面多次摄入同一人像的方法。在红土达坂我们只拍摄了两次入镜,这次我们决定尝试三次入镜。
同伴站好后,我需要先站好第一个位置,等他的镜头掠过我站的初始位置后,我需要迅速从他的身后跑到第二个位置,摆出pose,然后等他的镜头掠过位置二后,我再从他的身后跑到位置三,摆出第三个pose,这样才能拍摄出这样的同一人三次入镜的照片。这样的跑,在平原上或许挺好玩;但在近五千米的高原上,还是挺挑战的。特别是,我们还拍摄了三次,才最后成功。
画面中留下的三个姿势是随机的,当时就是为了有趣。一觉醒来,忽然觉得在那个瞬间,为什么我会在第一个位置摆出孙悟空的样子,第二个位置又学起了猪八戒,而第三个位置才露出了惬意的样子,一定是有某种因缘际会的启发的。
人在世间的旅行,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或许都周旋于这三个角色之中。你被赋予期待,期待你是无所不能的孙悟空,能带着你身后的人找到向前的路,为他们伏魔降妖,为他们遮风避雨,任劳任怨,不惧误解。你还要学会做八戒,学会用嬉皮笑脸化解路上的尴尬,学会用装傻充愣的智慧让无法调和的针锋相对化作尘埃。无论是位置一里的悟空,还是位置二中的悟能,大多数人,在工作中,在家庭里,难免被这两个角色的转换占据了大部分人生。而他们心目中那个位置三,往往成为了奢望,或许曾经还记得,但慢慢淡忘,慢慢彻底习惯了位置一和位置二,从自己的悟空扮演中获得快感,从自己的八戒角色中寻求解脱。
忙来忙去,跑来跑去,画卷深处那个最美的景色,已经彻底视若不见。人生“钟情的”,只是这跳不出的路线。本来是画中人的你,却一定要把那个画面作为背景。试图“走近的努力,反而成了永远无法走进的结局。
重新回到车上后,我才知道并非在和土林告别,而是一路驶入土林中间,曲曲折折。直到写下这几个字的此时此刻,其实还身处土林之中,夜宿土林地貌的古格王国近旁。多少人,旅途中,会一直留恋在那个照相的位置,不知不觉地奔跑着、扮演着悟空和八戒的角色,而忘了位置三那个人的惬意状态,更忘了继续前行,不知道神话般的古格王国,就在不远的前面。
土林是有灵气的,它让我看到了海枯石烂是什么样子。虽然又一次错失高原饱览满天繁星的夜晚,但古格和土林迎来了难得的雨滴。据当地人说,这雨,他们期待了很久。
不期而遇,恍如隔世。这就是土林,这就是古格。
2016年6月14日晨
西藏 札达 某藏族家庭旅馆
05 古格忏悔
古格遗址无法用照片、摄像再现。走在其中,总想拍照、拍照,在那座近四百年前消逝的王朝中漫步,只要眼睛、耳朵和心在,就够了。
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藏族导游带我们进去的四个殿。每个殿都锁着,只有我们到了,她才掏出钥匙,打开,带我们进去。出来后,又小心翼翼地锁上。
壁画历经千余年,仍可辨析到古格当年的辉煌,人物的造型和展现的社会形态丰富地描绘了印度文明、克什米尔文化在古格文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讲解员的讲述掺杂着复杂的情感,即为曾经的古格而崇敬,也为现在的古格而难掩忧伤。
我对古格文明的了解几乎是文盲水平的,讲解员提到的许多历史我根本听不懂,很是汗颜,后来这位藏族朋友很坦率地告诉我需要回去好好读读书。讲解员对我一个问题的回答我记住了。我的问题是古格到底是怎么消亡的,她的回答是古格经历了两次战争和一次人为的摧毁。
所有殿内的主供佛,都没有了。很多壁画,精美的壁画也没有了。藏族朋友带着忧伤给我们讲解那些曾经的壁画之精美、雕塑之不凡的时候,都极尽了她汉语的能力,希望能让我们透过她的语言看到那些五十年前消失的历经千年却最后毁于一旦的文明的财富。但我们眼前能看到的却是打烂的佛塔,空旷的佛龛。
所有的事情,在做的时候,都带着斩钉截铁的正确理由和不可挑战的义正辞严。正确的罪恶是得不到惩罚的,因为你不知道该惩罚谁。我们被教育的是:真理永远掌握在大多是人手里,而实际的结果,古格王国历经千年和战乱都保留下来的好东西,五十年前,被正确的人们带着正确的理由毫不犹豫地毁掉了。我走出那几座殿时,藏族朋友特别让我看图9中的那扇门,她说这是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原来的门......
那一时刻,我想起了塔利班和阿富汗被炸掉的巴米扬大佛......
今天,永远在做着自己坚信正确的事情。但正确,需要未来去验证。希望验证的结果,和我们想要的不再产生差别。
我们常提起道歉这两个字。我代表不了谁,但我站在那里,作为一个人,我道了歉。我忏悔人曾经的愚昧,忏悔对古格文明不可挽回的伤害,忏悔对藏族朋友心中最神圣的精神财富的无视。尽管我只能代表自己,但我觉得那个“昨天”和我的“今天”有关的,忏悔,是期盼今天不再成为未来遗憾的那个“昨天”....
五十年,藏族朋友说起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非常谨慎。古格,见证的一切,都已经化作历史。历史是给过去的,也是给未来的。
2016年6月15日晨
西藏 G565路边写完最后几个字
06 那是兄弟
转山路上有很多难忘的事,有很多体会。转山路上,感觉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生过程。说说照片上的故事。
小新是个很出色小伙子,是我们2012年最困难的时候加入的公司,不是行内人,但一是我这个师傅好,二是这小子确实勤奋,所以三年多时间,行业内都很欢迎他。今年初,小新决定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我完全支持,而且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包括给他的西藏之行贡献了不少我的建议。但是,行程中我们始终没有交点。
小新是一路搭卖西瓜的卡车游的西藏。他抵达冈仁波齐转山正好比我提前一天,出发时间我比他晚了28小时。我们虽有联系,但没有遇到。昨天15:41,我在经历了人这辈子最难爬的一个山坡之后,坐在了5700米卓玛拉垭口的地上倒气,空气稀薄,极度缺氧,身体疲惫到极点。这时,同伴突然指向我身后不远处,说:“小新给我们留了字!”我顺着望去,百感交集。
小新是在差不多24小时前过的这个垭口。人生有很多缘份,那个垭口上经幡密布,很多石头上都有字。如果我当时没有在那个位置坐下来,我的同伴不会在我的斜对方坐下陪我,也就可能看不到我身后的那个碑。
我在这个碑旁边留下了不少照片,有泪水就要夺眶而出的瞬间,还有侧着身擦眼泪的,同伴都悄悄给我拍了(据说也是10块钱一张)。为了保持形象,算了,贴这个了就。昨天晚上小新微信我,问我看见了吗?我说,靠,还他么哭了一鼻子呢......
在那个海拔高度,这么用心地留下这几个字,给我鼓励,真的让我激动不已。那句 I LOVE East Rock更让我觉得情谊两个字,或许很多人终生期待,却与之无缘。我曾经是他老板,但现在我们早是兄弟。在这5700米的地方,在这个转瞬即逝的瞬间,情义无价,缘份无价。
人这辈子,随时可能是终点,昨天印度山友就死在了这条路上没有爬上来。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很多,让我们幸福的东西很多,一路上留下惊喜,一路上发现惊喜。人生才有可能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旅程!
2016年6月18日
西藏 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