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星期二 北京
华尔道夫酒店来了一个米其林二星的川菜厨师,朋友约我晚上去试试。下午从将台路那边开会回来,有点不想去了。开会时我说了一个多小时,话多伤气,回家后就不想出去了。去那个米其林厨师的晚宴还要换衣服穿皮鞋,实在有些麻烦。李晶微信我说去吃涮羊肉,还有几个朋友也去。秦姐的羊大妈涮肉开业很久了,几次组局我都错过了,这次就去拔草吧。涮肉局衣着随便,还可以抽烟,和几位美女聊天也是蛮愉快的事情。
看上去有些疲惫。
街边的吃食
诱人的羊肉
大口吃肉走起
有短时间特喜欢吃涮羊肉,自己能吃三盘肉。那时候根本不讲究什么,只要是肉就好。现在吃不了那么多了,一盘肉就吃饱了,找补个烧饼或者来碗羊肉汆面,就吃的美美的。Helen问为什么叫汆面?这可能是北京人的规矩,勾芡的就叫卤面了,没勾芡的叫汆面。北京有很多汆面,茄子汆、三合油汆等,厉害的还有臭豆腐汆,刚出锅的面条浇上王致和臭豆腐汁,臭味能弥漫一个院子,再来上一勺花椒油一勺辣椒油,拌匀大口吃,甭提有多么臭香臭香了。这种汆面我喜欢,我吃的了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腐乳),却吃不了南方那种真正的发酵臭豆腐。
徽州臭豆腐
看到一篇文章(李昕升:美洲作物的中国故事)说,1492开始的大航海时代,让很多美洲食物走出新大陆,来到世界各地,其中辣椒、玉米、土豆、红薯这几样对中国影响很大。作者说,哥伦布大交换中,从美洲走出的食物有很多,“大约有三十来种,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之外,典型的还有蔬菜作物(包括菜粮兼用)如南瓜、菜豆、莱豆、笋瓜、西葫芦、木薯、辣椒、西红柿、佛手瓜、蕉芋,油料作物如花生、向日葵,嗜好作物如烟草、可可,工业原料作物如陆地棉,药用作物如西洋参,果类作物如番荔枝、番石榴、番木瓜、菠萝、油梨、腰果、蛋黄果、人心果等。~~ 美洲作物很快遍及中国,中国人从口腹到舌尖,成了早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各种美洲粮食、蔬果、经济作物纷至沓来,引发了整个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形态的转型。可以说,今天我们餐桌上的一半食物都是美洲来的,没有美洲作物参与的日常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来自美洲的西红柿
在这篇文章中,说到2015年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云南菜猪肝酢炒土豆
资料上说,“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摘自百度百科)
这个问题还是第一次注意到,大概有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国民身体健康战略的考虑吧。目前我们的主粮是小麦和大米,辅助一些杂粮(玉米、豆类、薯类)这是多少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WHO国际卫生组织宣布马铃薯是最健康的食物,大概是这一转变的理论。虽然人们接受主粮习惯变化的过程比较漫长,到既然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了,肯定是将来的趋势。如果在这方面下功夫动脑子早动手,估计下一个财务自由的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