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连续两天下午,参加了育才学校“人生自有诗意”校园诗歌记诵讲比赛。好几个育才的老师跟我说:麻烦你了。
麻烦吗?下午刚好没课,参加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的这个教学活动,应该。
反正,我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高中生讲诗文,批阅学生作文跟他们推敲诗文,到小记者协会和哪所小学给小学生高高兴兴聊聊诗文,到电视台拿一本书推介诗文,自己在微信上QQ上弄诗文,支教去评课大谈诗文的教学,在工作室整理大家教诗文的资料,坐在育才会场上听小娃娃和少年们记诵讲读诗文,哎,我整天干自己的本行,拿这份工资,怎么算麻烦?我只是转换了一些空间来弄同一个事情——教诗文。苏东坡爬山,上山顶一览风光,半山腰看山下风光,他当成一回事,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有人会说你要务正业。哎,我的正业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好好歇:把诗文的教学事情办好。说到这一点,育才的语文老师们干出来的语文事情,让我这个一点不麻烦的人看见了麻烦之美。
央视搞了个古典诗词大会,好看辉煌。育才一个城郊小学校,在咱们省内率先也干这个事情,手里拿着谢晓贤老师编的那厚厚一本子《校园诗词诵写讲》的试题集锦,兀自惊讶——我的天,把这么多好东西汇聚起来,颇费工夫,而将几百篇经典诗作做成一个让全体学生参加、从中选优竞赛的活动,这得耗费多大力气才弄得出来呀!你不光要将一至九年级全部的古典诗词教材全部拉进去,还要恰当选择课外九个年级的孩子适合诵写讲的其他古诗词来扩大学习范围,以期达到用一个比赛带动古诗文记诵学热情的目的。
还要请来大群家长,让他们人手一份来自儿女学校精心印制的请笺,带一份对孩子的关注和欣赏到来。
还要组织赛前全校几百号十几个班级学生对三四百首古典佳作的记诵,理解。
……
星期四比赛,我们按题库发“飞花令”,用一个“月”字儿比赛谁能说出更多的含有此字的古诗句。结果那个九年级的孩子,最后拿出了杀手锏:“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好,他诵读了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史诗《七月》!这可是我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费了好大气力才弄懂背会的经典啊。现在基本忘光了。这少年一连气背出了六个含“月”字儿的诗句,古中国的农业田园在我面前了,诗意满目!以我成年人的狡猾,当时就转念头——要是把这六个句子一次用一家伙,我就可以足足击败对手。可那个少年,清清爽爽站在那儿,只顾讲说好句子,激情飞扬,一口气全送了出来,哪管这个?结果他输给了低一年级的同学。马建东老师跟我自豪地说:那是我班上的弟子呀!
最累人的是,九个年级分别比赛,各自不止一套题。这么大的文字量,谁来完成?这么一厚本子经典诗词,装饰得雅致清丽,谁设计了精巧的四个环节?谁在照顾到记诵、默写、讲解、记忆文化背景知识的题目的同时,还要兼顾这个文本的书卷气?谁在本身天天讲好语文课的同时,还要悉心设计这些尽可能有所储备的题库?
头一场,育才全校是上上下下都不满意自己组合的比赛实战效果——太长,话筒不响亮,主持的年轻女教师还不够放松,学生表现滞涩……。可我坐在台上,除了点评打分,尽顾了欣赏那些三四年级的小孩子答不上来时候努力记忆古代最好的话语的样子,可爱,心疼,让人想搂一把。也还吃惊地看到,咱们这么个小地方小学校,也把央视花一大把钱办的比赛所用的形式,比如大屏幕投影,全部试题电子处理,现场投影展示默写答案,用动画沙画展示意境猜出相关古诗句……,等等,这些个技术含量极高的方式全部使用上了,当然,还要包括主持人引导台上台下孩子一起诵读,观众席组织选手同时答题评分……。好难。他们一口气就整到了自己学生面前。要是搁到我的学校,我真要唱赞歌。看见珠穆朗玛峰上有一朵雪莲,伸手就采给自己孩子,这个妈妈如何?喜欢江南一条小河清凌凌,立刻掬一捧浪花拿来浇灌门前的沙枣红柳,这是种什么样的性情?育才有人,诗意盎然。
可育才那么多人,统统对头一场不满意。也许,正是这种对学生活动的精益求精的组织,才让这个学校在招生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吧——尽可能强化学校硬件建设,给学生创造更多富于趣味性和鼓舞性的集体学习活动。比如,他们把汉字听写比赛从本校办成了全酒泉市和全甘肃省的大赛;他们升个旗也自有一套抒情性强烈的仪式;他们参加全市教师赛课,全员参与评课说课,完了还要全体撰稿研讨;他们的学生心理辅导,全员参加,让孩子们各自做出一件作品来适时引导;他们的毕业典礼上把毕业生全体请到舞台上各说一句话……。他们的家长培训学校我是上过课的,温馨,严谨,科学,创意多多,内容扎实。
结果呢,第二场初中组的比赛就成了一场真正的诗词盛宴。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少年轮次登场,人人开口就是一段融诗化词、将自己放进古今名句中的自我表白。他们给每个登台的孩子录了一张大方活泼的照片投在大频幕上。记诵之时,组织者尽情让学生放言歌咏长长的诗篇——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曹操《观沧海》,都是全篇背下来;《木兰辞》《琵琶行》是大段大段歌咏。抢答时候,少年们绷足了力气,双拳附在大按钮上,像是准备擂响边塞战鼓。主持人谢晓贤呢,整整一个月编制整个方案,自己出题,又审阅全部题库,编撰总集,累昏了头;昨日比赛似乎不顺畅,今天教育局语委会的科长王芳芳跟各学校的代表过来观摩,组委会调整半夜,自己累散了架;可是,此刻一见自己学校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闪亮登场”,这个语文教师,这个资深主持人,立刻欢眉笑言,嗓音敞亮,妙语如珠了。我看她还是全然忘了上一场时间耗费过多之痛,总要给每个孩子几句点评嘉赞,总要夸饰一下一个小团队的“靓丽表现”,总要让台下的孩子也有个机会潮水般齐诵一回,举个手亮相一次。你看她组合这么多的文秀少女少年赴会诗词华筵,台前独立,着手成春,欢悦倾情,随兴如意,用一腔机智与才华,调度全部的孩子在佳句妙语、诗境文心中欢聚,上了多么好的一堂语文课啊!我听她数度上公开课,当然是很出色的,但今天突然想到,语文老师的课堂,原来可以这么大,这么美,这么欢乐弘阔。一个人想要的诗歌雅聚,原来这么麻烦,又这么值得。
这个学校有真正的干家!你弄这些事情,需要在常规工作之外绞脑汁,需要跟日常教学的惯性化解冲突,跟各方协调工作关系,磨嘴皮子,需要跟自己的休息时间要时间,跟我们日常的惰性坚韧地对着干,跟各个学校聚焦的、合法性十足的、人人趋之若鹜的中考高考大形势多多少少有冲撞。怎么做到?说好听,俗话,高大上,说是小资情调,有“情怀”。说具体一点,是对古诗文的教学有热忱,对汉字、语言另有感觉,对自己教的娃娃们的学语文状况有深切同情,对自己的工作有浪漫的天真的想象,对语文教学抱有激情和想象力,对学生念诵诗歌时的那种书生样子欢喜无限,感觉到校园里边应该时时处处流溢诗意……。
很显然,谢晓贤认定“人生自有诗意”,把这一切,亲手设计组合,自立前排引领,做出来了。我会说今天的教育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些课堂以外的机会。我会说应试必要,但必须要有超越应试的东西。我会说语文课应该是一种与最美好的语言作品充分融合的课程,所以必须给学生以更多发挥语言才能的平台。我会说出很多好的设想。很多跟我一样“有思想”的人也会。但我们抱怨阻力太大。我们告诉自己还是“独善其身”吧。我们只满足于课堂和作文本。我们夜里想了千条计,白天醒来老主张。谢老师偶尔也会说说。她的QQ“说说”上偶有诗文,文笔工雅,才情趣味俱佳,自见教学艺术之美,自溢教育的爱与善。但这似乎不能够拘囿她的语文热情和抱负。她让学生读书,自己也读。然后用一番体验给少年们组织一场“乐享成长”读书交流展示,让每个孩子写出与亲人们读书的那句话。她曾见赠一册《追忆似水流年 致敬育才时光》。学生毕业,烟云也罢,烟花也好,已经散去。但她似乎固执地要给每个孩子留下那段学着、读着、写着、一起笑着的记忆,整整一个月里精心编撰,硬是弄出一册“2017届九(2)班毕业纪念册”的班级语文回忆图文录,这才舒一口气。那不是畅销书,也没有读者追捧。那只是很多很多中国的毕业生们想要拥有而不曾有人为他们编撰过的一册雅致温暖的回忆。
我在谢老师引领育才一班人搭设起来的育才诗词舞台上,跟实验中学的王建和苏爱一起,给拿诗词竞赛的兴致勃勃的满场少年评判点评,我们同时感觉到,语文跟诗词整个儿活了,火了。可是,想想这一切背后要准备的那些艰辛,掂量一下,我可不敢尝试这个美丽的麻烦啊。
我看见楼梯口少年们入场散场的情景,个个兴奋莫名,时时念诵有声。我很喜欢看见比赛前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楼道里各自演练诵读解说的情景。我看见那些一二年级的孩子入会场,育才老师们站在一层层楼梯口守护着提点着……
是的,育才有语文人,有氛围。育才的人,似乎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深切地体验着育才的滋味啊。
你种一棵树
用一滴露
搁到每片叶子上
让太阳滚一万颗亮闪闪的钻石
你养育一棵
亭亭玉立的心脏
栽到沙漠上
模仿森林的模样
你说汗流多了
溪流就回来这儿笑了
浪花开颜了
戈壁滩就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