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再红老师的《发现未知的自己》、《遇见真实的自己》,来深度了解自我、成长自我,去《预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想来复盘和分享的,是“什么是自我?”。自我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在精分鼻祖弗洛伊德的理论里,我们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则把自我分为“身体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2个理论虽产生于不同时代,但大致上还是有着可以对应的部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匹配的关系的。
这些概念,看上去蛮有点抽象的,虽然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本我,自我,超我”,但我一直处于模糊中,从来没有真正的分清楚过,也没有很好的去深入理解,更别提这些“我”的功能。
【小知识】弗洛伊德的人格组成模型:“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ego): 有意识,理性的自我
超我(superego):道德良心,社会规范的我
本我(id):享乐的欲望,及时行乐的我
罗杰斯的三我:
身体的我(self):包含身体和情绪,是本能的我,追求自我满足和快乐的我
现实的我(realself):在现实生活中,既满足外界(社会自我)的要求,又满足内在自我的需求,理性的我。
理想的我(idealself):也即社会的我,满足社会规范、伦理道理、外部要求
这2天听再红老师讲,似乎稍稍明白了一点。
在《发现未知的自己》这次课里,再红老师讲到“本我,自我,超我”这个概念时,她随手拿起她讲台旁边的一罐椰汁,举例说:我现在在给大家讲课,我突然看见这里有一杯饮料,我很想喝,这个时候,如果是本我起了作用,我就会在这一刻喝下这个饮料;但是,我们的超我---就是我们的社会规则、法律、社会身份,所以超我又叫社会超我,那超我就会告诉我说‘你现在不能喝,你是老师,你现在在给大家讲课’;所以这个时候本我因为不能喝到,就觉得不开心了,这个时候本我就会在我讲课的时候,不能全心的投入了。在这个时候,自我就会发生功能了。自我就会对想喝水的我说‘你等一会儿,你讲完课再喝,你会觉得这杯水更甜’。当自我跟本我这样说的时候,我就会很稳定的把水放到这里,继续回到我的课程中。我偶尔还会去看它一眼,惦记着,同时心里想‘等我和大家分享完心灵的成长,再去喝这杯水,一定会更甜,更有味道’。(在这个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都在工作,)所以,当超我和本我打架的时候,自我就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我能否安抚本我这种很个人的欲望,同时可不可以服从社会规则、道德法律大背景的状态下,我还能安抚好我的本我,发挥我的自我功能。这就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个人格结构中的3个概念,在这个中间,自我如果可以很好的把本我、超我平衡好,“本我,自我,超我”就可以完整的融为一体,而且可以在这3个“我”之间灵活的滑动。
哦哦,是的,我感觉自我就像是一个协调员,一个平衡器。自我在每个人的人格结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想一想啊,如果自我可以很好的把本我、超我平衡好,“本我,自我,超我”三位一体,完整的融为一体,而且可以在这3个“我”之间灵活的滑动,那是多么自在、身心合一的美好状态。我们生活的失衡,细想,不就是要么本我过于放任,要么超我过于严苛,理性的我、社会的我、大脑的我,也就是这个超我,常常与身体的我、情绪的我、个体的我(本我),打架,弄得我们身心俱惫,甚至人格分裂。
这让我想起《象与骑象人》一书中,作者乔纳森用的马和马车的比喻,来阐述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那是第一章:分裂的自我,使你产生心理冲突。
作者以马和马车来比喻人的心理,马车夫(自我)为了驾驭饥饿、贪婪又不听话的马儿(本我),总的经过一场激烈的奋战。同时,马车夫那坐在后座的父亲(超我),却还一路对他说教。(这是我当初读到这部分内容时做的图)
柏拉图也用过类似的比喻,他把自我心灵(soul)比喻成一辆马车,而由“心理”的冷静、理性那一面来驾驭马车。柏拉图认为,人类的某些情绪及热情是好的(比如荣誉感),因为它们可以将自我导向正途;有些情绪却是有害的(比如欲望及贪念)。柏拉图的马车夫必须同时驾驭好上面的这两匹马,才不至于让马车翻车,或者在拉锯战中停滞不前。
马车夫(自我)如何安抚好本我这匹马,同时在超我(父亲)的指引下,愉快又极速的去向目的地,足见自我的至关重要。自我成长的重要性,由此略见一斑!
在第二次课《看见真实的自己》里,再红老师再次解读了自我的功能。这次,是在这样的一个案例里。
这个案例,再红老师在第一次课里已经抛出。在第二次课里,老师揭晓了答案。
在这个案例的处理里,我一边佩服着再红老师的厉害,一边,对“自我”的社会功能(老师说,家长这个时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架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如果把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看做本我起的作用,老师严厉的规则要求视作超我,那么此刻,家长就要安抚好本我--被遣返回家确实让人生气、不爽,甚至觉得丢人等,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对你们有误会、言行有过激etc,共情好超我--理解老师希望学生向好的初心,同时,唤醒彼此的自我,发挥大家的“自我”功能,共同来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来解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醍醐灌顶一般,我得出一个结论:自我是个协调员!同时还是个积极建议提供者、协助解决问题的友军。
这个自我,既可以是个体的自我,协调平衡着个体中本我与超我的需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自在的、积极的我。同时,这个自我,也可以是个体在系统中是“自我”,协调着系统里矛盾双方,让系统里的不同的“我”求同存异、协同共进、互利共赢、共享和谐美好。
正好先生说:你们幸福家的学员,好像都是女的啊?我怎么发现你们幸福家的老师,也都是女老师啊!
也是哈,女性为主。同时,我在和先生的“澄清辩驳”中,发现商业讲师中,男性比例不小。我发现这真的是个有趣的现象。于是,我这样给先生解读:这些来幸福家学习和传播幸福的女性,相当于社会大系统里的“自我”,你们男性呢,有点象征那个超我,更多的去完成物质创造经济发展的社会使命,而那些尚需要学习提升的家长朋友们,相当于处在本我的状态。我们在幸福家学习传播爱和幸福的能力,就是为了既满足本我(包括小家庭)自我幸福、轻松愉快的生活,同时也为建设社会和谐、积极蓬勃美好的全民小康幸福生活服务,我们这群“自我”,功能大大的呢。自我,是一个协调员、和谐剂、平衡器哦。自我在每个人的人格结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组织结构中,充当自我角色的那个人或那群人,同样重要)。当自我可以很好的把本我、超我平衡好,让“本我,自我,超我”成为有机融合的整体,在3个“我”之间灵活的滑动、协同作用,那是多么自在、身心合一的美好状态。
曾奇峰老师在《你不知道的自己》一书里说:如果把人格比喻成物,人格高度统一的人,他有着光洁的质感,沉重的密度和宜人的温度。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犹如史书上说的“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这样的感受与神经症患者带给我们的感受恰恰相反。他的人格是不统一的,可能有着粗糙的质感、松散的和不均匀的密度以及忽冷忽热的温度。
是啊,君子如玉。我想要修的,不就是“温润如玉”吗?
这么想着,就很兴奋,跑到小组群里,去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自我的理解:
这些天学习“自我”,我开始自己的“胡乱”联想想着,也觉得好玩,分享给大家。比如,我以前非常的分不清“本我,自我,超我”,这2天听再红老师讲,然后我就突然的想,哦哦,我知道了,本我说“我要大小便”,超我说“脏S啦,羞不羞哦!(对本我一脸的嫌弃,一副“不可以”的态度)”,然后,自我说“你可以大小便,但不可以随地大小便”。于是,这3个“我”,皆大欢喜,和谐统一了。
我觉得,自我就是个“协调员”。大家说这样理解,对不?
我的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性解读,得到小伙伴们的鼓掌肯定。同时,也抛砖引玉,引出同修们更多形象化的解读。
笑笑老师解读一:本我~如任性的孩子,本随意
超我~如极端的孩子,超克制
自我~智理的我,善解人意又有方法!
笑笑老师解读二:看着看着,有一家三口的即视感
本我像孩子,超我像严父,自我像贤母
同修共学,积极实践,这是我在幸福家里幸福的原因之一。
愿我们积极成长自我,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也做好孩子人生的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