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是你吗?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意是自己。这种对自己极度不认可的行为,有时严重到我要去伪装成别人。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王尔德的这句话,我不是不知道,但知道和做到,隔着一个悬崖峭壁。
在一个伊朗男人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我观看了伊朗导演阿巴斯的作品——《特写》。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失业的油漆工萨布齐恩,他是著名导演穆赫辛·马克马尔巴夫的影迷。一次坐公交车的机缘巧合,他对一户阔绰的人家谎称是导演穆赫辛·马克马尔巴夫。取得他们的信任后,向他们借钱拍片。事发后,萨布齐恩被抓。在法庭上,他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萨布齐恩是个影迷,他爱电影,没错。但他为什么要谎称自己是导演呢?
他失业,处于社会底层。还想拍电影?做梦去吧!于是,他真的做起了自己的白日梦。在幻想中,他编织自己的可能性。在法庭上,他坦言,假扮导演可以收获来自别人的尊重。尊重,是他作为油漆工,很少得到的东西。
现实很残酷,但有时候也会开玩笑。即使来自社会底层,他还是可能拍电影的,只是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撒谎,是一条捷径。谎言没有天花板,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信马由缰。下辈子才能完成的,下一秒就可以。
从一个油漆工变成一个受人敬仰的大导演。与其说,他想逃离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如说,他更想逃离自己真实身份接收到的种种对待。如果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如果大家出于对“人”的善意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凭社会地位、财富、名誉……来差别对待。他可能就不会痴迷于假扮导演来获取尊重。
他说谎,肯定错了。但这个谎,是所有人自我欺骗。这个谎,是整个社会的特写。什么社会地位、教育背景、贵族头衔、用各种花样百出的名头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丑陋至极。这也不是一种把人的物化吗?所有人都应该是人,而不是物。
我就是我,我不是我的出身,我的学历,我的外貌,我的财产,我的工作,我的社交圈,我的……
萨布齐恩错了,他自己也陷入了这样的恶行循环中,他也觉得本来的自己不值得被尊重。这条捷径是高风险的,被拆穿的一天,他会更看不起自己。
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不参加你们的游戏规则。
我是一个油漆工,但我爱电影,我要拍电影,我有自己的梦想,我尊重自己。你们要不要尊重我,随便。尊重只是附属品,梦才是实的。
电影最后,原告撤销了起诉,原谅了油漆工。而油漆工也见到了真正的大导演马克马尔巴夫,后者骑小摩托带这个年轻人拜访了原告一家。
现实中,导演阿巴斯争取到了法庭的许可,现场跟踪庭审情况,采访了诈骗案中的相关人员,还成功说服了他们以真实身份参演这部电影。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是现实中的事件主角。
油漆工真的圆了自己的电影梦。导演是不是想要告诉他,真实的你反而离梦想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