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已经看得过半了,对于周家夫妇养育出如此优秀的三个子女,我忍不住想要说说从他们身上的学习。
首先,父母要履行好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父亲如山,母亲如水,在言传身教中传承好的家风;第二,不以成绩论英雄,每个孩子都值得骄傲;第三,真心体恤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心头肉。
1.好的家风靠身教传承
父母的“为人”比“说教”更影响孩子。周父是建筑工人,对于工作,他定是有突出业绩的,戏中并没有做过多的展示,但是从一个细节中可见,他本来到了退休的年龄,单位却留他多工作了2年,这可以看出来周父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所以,敢于吃苦,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这些词都可以放到他的身上;
对于家庭,周父虽然常年在外,却并不是缺位的父亲,通过书信往来,他掌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 比如说老二周蓉执意要去贵州的大山去找自己的诗人偶像,起初父亲是反对女儿的,但是他却并没有意气用事从此与女儿决裂,而是千里万里的去贵州看女儿,去认识这个他并不了解的女婿,此行不仅是对女儿的一份负责任,更让他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女儿以及她的选择。
又比如,对于老三秉昆选择媳妇这件事,起初他是坚决反对的,因为郑娟带了个孩子。但当他了解郑娟对于秉昆以及这个家庭的付出和重要性时,他反倒责怪秉昆委屈了郑娟,让她等了这么多年。这能看出来周父内心的那把量尺是带有温情的,虽然作为父亲他说一不二,但却并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专制型父亲,而是一个客观公正、有情有义的长辈。
周母是人们心目当中理想母亲的化身,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她一个人带大了三个子女。她最大的盼望是等待丈夫和孩子们的来信,最牵动她的是每封信中的内容,外出的家人过的怎样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她的心。
比如说那年春节,眼盼着女儿周蓉一家回来过年,却只盼回了小外孙女,女儿和女婿在路途遇见麻烦这件事,使她受刺激昏迷成为了植物人,一睡就是两年多。
周家父母对子女们的这份在意,使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辜负父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重要他人“,当一个人的心中活着重要他人,这个人会感觉被在乎、被重视,那么ta就会去做让这个“重要他人”自豪的事情,而ta的人生就算遇到再大的苦难也会感觉到这份支持的力量。
2.不以成绩论英雄
周家父母最大的特点是既期盼孩子积极向上,同时又不以孩子学习好坏来做判断。老大老二都考上了北大,这让老三很自卑,他误以为父母会因此而瞧不起他,并曾一度闷闷不乐和消沉,这似乎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并因此和父亲拧着劲而对着干。
周父都看在眼里,在那次过完年又要离家时,他选择让老三去火车站送自己,目的是让老三知道父亲在意他的状态。父亲既不怜悯他,也没有去安抚他,而是一怒之下扔下狠话,说他没有他哥和他姐的那份上进心。
父亲走后,老三秉昆不再继续消沉,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即商业头脑及开拓精神,在80年代,他去做出版社的三产事业,比如开饭店、开教育书店,以他的成绩争取了出版社的公职名额。
而周母对秉昆这个老疙瘩儿子更是疼爱有加,有一次妈妈还把准备留给哥哥姐姐们的腊肉,专门炒来犒劳她的老儿子。每次当秉昆在妈妈面前试探自己跟哥哥姐姐的地位时,妈妈总说:昆儿是她最贴心的老儿子,昆儿比他的哥哥姐姐做的都好。
3.用心体贴每个孩子
回家过年是父母每年都心心念念的一个盼头。老大秉义娶了省长的女儿,他既需要回家陪父母过年,也需要陪岳父岳母过年,周家父母对老大及媳妇都非常的理解,对这两个家庭天然的差距也做出了极大的包容,尽力的在化解这份差距,给予大儿子以最大的支持。
对于唯一的女儿周蓉更是百般疼爱,并没有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任由其自己决定其命运的沉浮,而是自始至终的关心和重视。其实想来当初对女儿自作主张下乡找自己的偶像这件事,周父之所以反对的态度那么坚决,也说明他对女儿人生选择的看重。
周母与秉昆之间的那一种母子间的爱意融融,体恤、心疼、理解、珍惜…真的会让你的心都化了。
命运好像真在跟周蓉开玩笑,诗意和远方真的代替不了吃喝拉撒睡,因为房子太小住不下,他们的女儿始终无法自己亲自来带,从小便跟着秉昆舅舅一家住。当然,这对女儿的成长也带来了很多亲子方面的麻烦。
你会感觉由老三承接下来的这个家,就是一家人的避风港,而秉昆虽然没有上太多的学,却给全家人撑起了一张遮天的大伞。
父母的重视和信任就是对孩子的祝福,这会使孩子们选择正确的方向,并一无反顾的去飞,所以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
祝你 不忘少年样
也无惧那白发苍苍
我们啊像种子一样
一生向阳
在这片土壤
随万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