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请假一天。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有朋自远方来”时间上确实分配不开。另外呢,我发现仓促写出来的文章确实很难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昨天在朋友圈宣布了请假一天,不更新新的文章了。
朋友圈里反应都是比较理解,这也让我感觉略微松了一口气。(我其实还是很害怕别人说我没坚持的——我知道这这种批评更多的其实是来自自己的超我部分的要求。)
可是紧接着,我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评论吸引了我的注意:“没关系的,今晚不看鸡汤也睡得着。”
“我写的文章是鸡汤文吗?”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在这个瞬间的情绪体验似乎不是被夸奖,更像是被刺了一下。
于是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这条留言。我基本能够确信,这条留言的主人的本意是想表达支持和调侃,并不是讽刺我。那么我的这种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
鸡汤!
没错!就是“鸡汤”这两个字让我觉得好像我写的文章变成了鸡汤文。
这时,我心中的两个小人开始了对话:
“我写的文章什么时候变成了鸡汤文?”吴宇仁问。
“你写的不都是让人觉得积极向上,劝人向善的吗?这不是跟鸡汤文一样吗?”吴仁宇说。
“可是我写的都是真情实感,自己真正的感悟啊。哪里像鸡汤文那样,总是喊喊口号呢?我觉得那些鸡汤文可虚伪了!”吴宇仁反驳。
“你知道你写的文章和观点是你的真情实感,你又怎么不知道别人写的不是呢?如果别人写的也是自己的真实感悟,你又怎么能说人家只是喊口号呢?”吴仁宇平静的回复道。
“……”吴宇仁被问得哑口无言。
心中的两个小人不再对话。我开始感慨:曾几何时,如果我们说的话能被别人称之为“心灵鸡汤”这是多么大的赞誉啊!为什么现在被人说自己写的文章是鸡汤的时候,自己却不再感到荣幸,反而隐隐觉得别指责了呢?
需要再一次强调的是,我并没有责怪给我留言的这位朋友!因为我很确定TA本意并非如此!只是TA的留言勾起了我自己内心湖水的涟漪。
说起鸡汤,我忽然想起大学时期求学时,每年寒暑假(特别是寒假)从北京回老家都要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每当在这个时候,我都会特别想念我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的,在家里已经炖好的鸡汤在等着我。想着鸡汤那温暖醇厚的味道,似乎30多个小时的旅途劳顿也能瞬间得到缓解。
我想正是鸡汤能够给人这样的一种感受,就好像望梅可以止渴一样,想着鸡汤也能够勾起人们心底深处的温暖与力量。所以我们才会把能够给予我们内心温暖与力量的文章比喻为心灵的鸡汤。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到的很多所谓的“鸡汤文”与其说是鸡汤,不如说是鸡血。总给人的感觉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我基本上都不看这一类的文章。
然而今天,居然我也被人认为在写着我自己所不以为然的“鸡汤”文?
我想我的不舒服应该就是来自于这样的一种心理机制吧?我需要思考:1、从好的方面来看,我的文章确实也能给人以鸡汤般的温暖与力量;2、从不好的方面来看,我写的东西可能也会给人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和“喊口号”的感觉。
到底是这两种的哪一种?还是都有呢?
如果我的文章确实能够给人以力量,这将是对我莫大的赞许和鼓舞。但是如果真的只能让人觉得是又一篇“鸡汤文”的话,我应该如何改进呢?
我并不能马上得到答案,但是我想这也就是一个心理学者,每一天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分析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