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农村便呈现着不一样的发展势头。城市由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的支持,先富了起来,而农村却始终积贫积弱,愈加落后和愚昧。城乡二元化的巨大鸿沟,也就衍生了《极花》内妇女拐卖的恶果,贾平凹先生正是透过这个被拐卖的女孩胡蝶的视角,呼吁人们农村帮扶的发展,关注弱者的命运。#悦读悦美,书香校园#
虽然平日里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贾平凹先生的名讳,但事实上对于作者贾平凹先生,我知之甚少,此次也是首次完整地拜读他的作品,甚感惭愧。当翻开《极花》这本小说时,我心里还有点忐忑,生怕所谓大师的作品都是晦涩难懂,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事实却正好相反,贾平凹先生所用的语言非常的接地气,几乎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一口气将它读下来,只觉得故事一气呵成,但细细思索下来,却觉得如咽在喉,一口气上不去也下不来的感觉,让我觉得分外的难受。
《极花》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中国西北的妇女拐卖事件,全文以主人公胡蝶从被拐卖到出逃、最终却又回到被拐卖乡村为线索。故事从胡蝶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她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
胡蝶是当代中国众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中的一个,她不甘于重复父辈的生活,急于摆脱农村的一切,尤其要摆脱农村姑娘的身份,她梦想着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到了城市里,哪怕是栖身在收破烂的贫民窟里,她也希望按照城市人的标准去生活去审美,她喜欢高跟鞋、小西服,喜欢房东的大学生儿子,这既是她对未来生活的想往,也是她试图摆脱农村印记或枷锁的一种无声抗议。但是,这个虚无缥缈的城市梦想在胡蝶第一次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就被割断了,她稀里糊涂地被人贩子卖到了中国西北一个叫不上名字来的村子里,整日被关在窑洞里不见天日,两次逃跑失败后得到的不仅是身的痛楚,更是心的煎熬,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的胡蝶,最终却被因强暴而生下的孩子放弃了抵抗,正当她想穷尽一生逆来顺受时,却又被母亲带来的公安部门营救,然而胡蝶的命运却因此而彻底改变,她变得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她经受着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内心的苦楚与折磨,最终她选择继续回到被拐卖的地方…
在作者的笔下,我看到了人性的碰撞,有身为被拐卖妇女胡蝶的无奈与痛苦,也有村庄内男人的凄凉和悲哀,当胡蝶从抗争到不抗争,不止时嗷嗷待哺的儿子的羁绊,还有看不到希望的无力。在如此野蛮的村落,每一次逃跑的失败都将收到虐待式的惩罚,最终还可能导致被打断双腿。
弱者的遭遇总是触人心肠,激起人心头的愤慨。特别是当我看到后记时得知这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我心里的防线崩溃了。“人走了,又回,回那里去了。”当这个说话结巴的老父亲痛苦的将它女儿的事对作者缓缓道来,我仿佛能听见他的心在滴血,仿佛能看见他布满皱纹的眼角留下干涸的眼泪。思己度人,在如今这个年代,哪个小孩不是家里的宝贝,儿女的幸福总是牵动着父母的心肠,不管是谁家发生了这样的对于这个家庭都将会是巨大的打击,一个家庭可能就此垮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像魏老板那样的人贩子昧着良心赚这种黑心钱,难道他们的家里就没有妻子儿女?难道失踪的妻儿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吗?
被拐卖的女孩胡蝶的经历贯穿着整篇小说,但作者贾平凹却不仅仅从这一个维度看待妇女拐卖这个困惑了中国社会数十年的难题,当城市的妇女拐卖几乎绝迹的情况下,农村的妇女拐卖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当城市的人把文明和进步挂在嘴边时,中国的农村却依然是愚昧和迷信的代名词,当黑亮对着胡蝶咆哮出这一句:“现在国家发展城市哩,城市就成了个血盆大口,吸走农村的钱,吸走农村的物,把农村的姑娘全吸走了!”正点出了小说的主题,城乡二元化的瓶颈,城乡贫富差距的巨大鸿沟,正是妇女拐卖这种恶果的诱因,很多如胡蝶这样的女孩都向往城市的生活,心高气傲的急于摆脱农村出身,农村的女孩对城市生活心向神往、趋之若鹜,不愿再待在农村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城市的女孩早已习惯了城市优渥的生活,更不愿再下嫁农村,女人变像极花一样可贵。农村里的单身男性想要传宗接代,却又无可奈何,因此便只能打起了人口拐卖的主意。用尽了全部身家,铤而走险只为传宗接代,何其可悲?
但正如那句古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农村人民物质上的不富足只是表面弊端,但文化上的愚昧和不开化,却是阻碍农村发展的深层因素,早年的计划生育加上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农村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国家竖起的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牌子他们置若罔闻,仍然心心念念着男人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到最后只能自食恶果。胡蝶在失去了人身自由之后,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农村不仅仅是封闭、落后和守旧,转折发生在第三章,先是胡蝶趁机逃了一次,不过没过硷畔就被抓了回来、用链子所在窑里,而后第三百零三天,黑亮在众多人的“帮忙”下,终于和胡蝶同了房。到这里,我们才看到买媳妇不是为了生理需要,而是传宗接代。在续种的天命下,黑亮的文明善良、黑亮爹的憨厚朴实都黯然失色,他们连同村里那些帮凶成了群居的野兽,共同撕扯胡蝶这块早已到嘴、亟待品尝的活物,此时连隔壁智慧仁爱、代表着公平公正的老老爷也失语了。这里,封闭落后已无法完全形容农村,它有一种原始和野蛮,带着一种尚未开化、尚未步入文明的血腥和粗粝。
起初,对于极花这个名字我还不是特别的理解,在小说中,极花是一种类似于冬虫夏草的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滋补价值,因为价格的飞涨而被村民们过度采摘,到最后变得珍稀异常。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突然明白了作者起此名的用意,是暗喻村里的女人就像极花一样,一开始并不被人珍惜,到最后却变得无比稀少,欲求不得。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快速而迅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西部甚至中部的乡村,不少地方仍然贫穷落后,难以生存。适逢城市化,不少农民涌入城市寻求生路,尽管生活条件较差甚至恶劣,也缺少着应有的社会保障,尊严体面也谈不上,人身安全也面临着危险,但为了改变命运,他们前赴后继,拖家带口来城市打工。生活是残酷的,他们日复一日的劳动却换不来应有的回报,他们没有像城市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只能租房,徒叹“长安居,大不易”。没有稳定而较高的收入,供不起儿女读书,只能让儿子读书,而牺牲女儿的学业,女儿迟迟不能就业,为了给父母排忧解难,减轻经济负担,便出门去寻找工作,结果却上当受骗,被拐卖到偏僻的农村,被蹂躏和损害。被解救后却又遭到了媒体的骚扰和人们的指指点点,连贫穷的生活都不能持续,不愿再被迫改嫁他方,无奈之下只能回到了被拐卖的地方。
也许有人会说,那胡蝶一家为什么不回老家呢?水往高处走,人往低处流,一是他们不愿意再回到老家那种落后愚昧的地方,二是老家已经不可能回去了。正像贺雪峰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乡土文明已经解体,传统钓农村已经蜕化,传统钓田园风光已经消失,当代农村已经难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生命意义系统。在工业化进程设置的一道道厚重的钢筋水泥墙壁的阻拦下,返乡的道路已经断绝。背乡进城的打工者实际上已经成了无家可归者,这才是进城打工者死不还乡的根本原因。”故乡不可回,城市不能待,胡蝶只能回到被拐卖的地方,吟诉着一个被拐卖者的悲凉与无奈。
透过贾平凹先生的眼睛,我看到了城乡二元化进程下城乡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看到了 工业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瓦解和破碎,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有待于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我真心希望胡蝶之类的悲剧能不再重演,城乡共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