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招之中
——生涯规划师写给准高中生的小贴士
今天是中招咨询的第一天。
在中招现场看到了百家欣喜,更有千户无奈;
在咨询的沟通中,感受到的是遗憾、纠结、憧憬……
场景一:
——“贵校最好的班要多少分?”
——“您的孩子是多少分?”
——“X分”
——“我们最好的班目前预估是X+1分”
——“孩子这次没考好,物理填错卡了。您看体育分也是,跳绳器材开始没弄好……”(省略号真心省去的有10000字)
——“嗯,特别理解。但是孩子的成绩,目前选择最好的班不太可能,您可以选择我们的其他班,也是非常好的。”
——“就想去最好的班,如果不是最好的,我们就不想去了!”
——“不是最高的就是最好的,适合孩子学情、能力的才是最佳的选择!”
在这个场景下,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百般无奈,万般遗憾,“考试失利了,从来没考过这样的分”。作为老师,我也为孩子的临场失常感到遗憾,但,“对不起”这就是我能说的答复。
家长站在了“或消极或积极过去”的视角,要么以消极的心态回看临场状态,要么以积极的心态回看复习状态,都没有站在当下的角度,考虑手中的分数到底是多少。
一次考试失常或是偶然,但看过了太多的偶然是必然的故事,认清自己的位置,正视它,远比放大或缩小它对未来更有意义。
场景二:
——“贵校的一本率是多少?”
——“大约X左右”
——“有多少上北大、清华的”
——“对不起,我们的生源招不来北大、清华的学生”
——“您孩子的成绩也不是北大、清华的成绩。”
——“有多少985、211学校的”
——“有没有竞赛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又是一堆)
——“对不起,我们的生源不涉及打比赛的学生”
在这个场景下,家长们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站在中招望向高招,憧憬着孩子三年后金榜题名之时,但问的问题,却不切合孩子的实际分数情况。
幻想着进入心仪的高中,就如同进入985、211等重点大学的保险箱。只要送孩子进去,那学校及老师一定法力无边,使孩子脱胎换骨,摆脱中考失利的厄运。
低分高出的学生,有没有?有!
高中分化的孩子,有没有?也有!
谁之过?
学习这事,学生永远是主动方、决定方,即便神仙老师也只是助推作用。老师,愿意帮助每位学生,但,首要条件是他/她愿意我帮助、肯付出努力,才会让孩子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一把。“皇上不急急死太监”的例子,见太多了!
请站在孩子当下的状态分析什么是最适合孩子的选择。
场景三:
——“学校管的严不严?”
——“作业多不多?”
——“搞对象的有没有?”
关于这些问题,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到底回答是,还是否呢?
不管“严不严”、“多不多”、“有没有”这些都属于主观评判,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我特别想反问,您希望“严,还是不严”,“多还是不多”,“有,还是没有”
所以,还是请回到最核心的问题:
什么是最合适的选择!
场景四:
在接触的几十个咨询中,很少有孩子自己问的
大多2-3口出入,多以妈妈问询,爸爸帮腔,孩子躲一边的为主
可见,妈妈在家庭中的决定地位不容小嘘
还有个别家长单独行动,问及孩子来没来
家长说,他说随便给他报一个就行。
我为孩子的豁达心态感动佩服!潇洒!
孩子,你何时才能为自己做个决定?!
看到这些场景,脑补了一下三年后,这批孩子高招场景,可能还会是“高考失常了”、“贵校就业率怎么样?”、“宿舍有没有空调”、或干脆就是18岁,不能为自己做个决定。
会吗?很有可能!
如果说,现在你还小,但3年后,18岁已成年的你,这样的问询,你如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
所以,不论你考去哪里,希望你在未来3年中,练就如下3个技能
一、活在当下 正视自己
“认知自己”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当面对失利、疑惑时,不要怀有后悔、自责、遗憾的心态,这些都只会让你更显无能。打败它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正视自己的失利。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失常并不可怕。早已不再是一分定终身的时代,从失败中反思得到获得启发,带到未来,才是强者。
二、憧憬未来 规划自己
在认清当下后,你要做的就是规划未来的自己。在属于自己的赛道奔跑,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眼中的最好不一定是你的最佳方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生命。
三、克服困难 磨砺自己
从当下链接到未来,你还要做的就是克服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或许是学习的困惑、或许是人际的纠结、或许是家庭的变故……每一个困难或许会打败你,又或许会成就更坚强的你。
当下、未来、道路
用高中3年,丰富自己的故事,让人生成为你的个性化定制!
用高中3年,拓宽自己的道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跑道!
用高中3年,幻化自己的未来,使未来不再遥远!
加油!孩子们!
但,当下,首先做到的是认清自己、预判未来。
下一个战场,期待看到更优秀的你!
我是一名有个性有情怀的教师;生涯规划师;学习探索者
希望用我的正能量唤醒一个生命对自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