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网上看了许多关于董卿的文章,看过之后对“家风”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勉。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董卿,我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最适合不过了。在她的身上,我看到饱读诗书的人从内而外散发出的温雅脱俗、从容自信、智慧大气的光芒。
董卿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来自坦桑尼亚的配音演员希尔德和同伴用斯瓦西里语配音《西游记》。配音结束后,董卿说:“很多人把张骞出使西域比作现实生活中的《西游记》,13年西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也不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少到哪儿去,但文化沟通永远可以让千里相隔变成心灵上的零距离。”因为这段话,董卿赢得了场下各国来宾的高度赞誉。台上的董卿,不管是有所准备,还是信手拈来,这段话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对于名人名言和诗词歌赋的运用自如,都是董卿长期阅读和学习的积累。
董卿可谓出自书香门第,她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父亲热爱文史,母亲则偏爱西方文学。他们很早就让董卿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只靠吃饭活着,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可以滋养身心。小学时,父亲会要求她在课外书里但凡看到成语、诗词,都要抄在小纸片上、贴在小书桌上。而母亲,每到假期,都会给她开书单,规定一个假期必须读完。父母还与她约法三章,且家规颇多,其中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会限制她照镜子的次数。父亲经常对她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点书。”工作后的董卿虽然忙碌,但自小就形成的读书习惯却一直深深影响着她,让她始终没有忘记阅读和学习。从董卿成长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原来董卿的文化积淀得益于从小父母对她的家庭教育,我理解这就是好的家风。
什么是好家风?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学习决定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多少能人志士,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总能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
可现实中,书却总是因为严肃厚重而显得有些遥远,或在尘封的书架上,或在积压的库房里。一些人反而每日亲近的是手机屏幕和朋友圈。读过了那么多鸡汤网文,却依然啃不下一本好书。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厚的今天,如果家庭教育忽视了阅读,那么精神的贫困可能成为家庭走向高尚文明的绊脚石,也影响着整个社会进步的进程。
建设书香社会,正逢其时。读书将会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将会成为提升我们个人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家庭、家族乃至社会来说,能够传承“读书”这项好家风,具有特别的意义。最是书香能致远,因为书籍既凝聚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又吸收了后人的智慧力量,蕴含着激活人们思想的火花。实现全民阅读,这将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意想不到的正能量。
徜徉书海、智慧人生!崇尚阅读是最可贵的家风良药。无论在平日里,还是在佳节中,朋友们,请走进书的世界,让书香浸润人生,让我们的心灵在书香中徐徐穿行,因为,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