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去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豆瓣上评9.2的高分评价,可见真正的好电影,大家还是认可的。
笑点与泪点齐飞,带来了140分钟的情感起伏。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又励志又热血,亮点无数。
电影里的爸爸(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因为生活被迫放弃了摔跤,摔跤从此成了他的梦想。
电影开头,阿米尔汗和另一个人在汉城奥运会的摔跤比赛解说声中摔跤,解说员的解说词完美对应他们两个人的动作,仿佛这是他们的一场奥运摔跤比赛。
这个开头令人迅速进入了状态,阿米尔汗的肌肉和专业的摔跤技巧令人惊艳。一部好电影,就该有一个完美的开头。
随后,爸爸开始期待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延续他的摔跤梦。
梦想很美好,生活很骨感。
产房前焦灼的等待,等来了产婆一句:“是个女孩儿。”
第一个女孩儿出生后,全村男女老少都开始给爸爸传授各种‘生男秘诀’,那些荒谬而稀奇古怪的秘诀爸爸和妻子一一尝试,为乡村平淡的生活添了诸多茶余饭后的喜乐。
在观众的欢笑声中,爸爸又一次迎来了妻子的分娩,那一天,全村人齐聚一堂,大家都等着见证这颗众人浇灌的果实。
“是个女孩儿!”
产婆站在门缝处的一声宣告,像给沸腾的锅里浇了一瓢冰水,一张张笑脸变成了一张张愕然失望的脸。短暂的沉默后,院子里再次沸腾了,所有人都在指责爸爸一定是没按自己传授的秘诀执行......
爸爸沉默着闭上了眼睛,再睁眼,眼中的光芒又黯淡了几分。连生四个女孩儿后,他似乎接受了命运的捉弄,将所有的奖牌奖杯锁进了箱子,仿佛他把自己的梦想锁了起来。
电影的转折点来了:邻居带着两个被揍得鼻青脸肿的男孩找上门来告状。
爸爸一开始以为是他家侄儿干的,结果邻居告诉他,是他的两个女儿揍的。
当爸爸惊诧的目光投向他那两个呆萌的小萝莉时,他眼底的希望之光一点点萌芽了。看着那两个人高马大的男孩被揍成的惨样,心里无声的笑了。
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前来告状的邻居气势汹汹的妻子,懦弱怕老婆的丈夫。那丈夫在妻子的眼神下,被迫着重复了一遍妻子的话,把一个怕老婆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妻子和丈夫的互动,似乎间接告诉了观众为何他们俩的儿子打不过爸爸家那俩熊丫头。
电影院笑声不断,爸爸心底的梦想重新被激活。
“谁说女儿就不能摔跤呢?”
让两个女儿开心的饱餐一顿后,爸爸开始了他的魔鬼训练。每天早上五点爬起来跑步,做体能,在泥坑里打滚。
姐妹俩以为这是爸爸对她们打架的惩罚,对于那个冲动的举动后悔不迭,互相埋怨,直叹冲动的代价太沉重。
爸爸让女儿的堂兄做陪练,两个女儿开始想办法反抗,不是故意示弱输给堂兄就是偷偷将爸爸的闹钟调慢,或者打坏训练场的灯泡,或者装病,甚至说自己头上因为经常在泥地里滚长虱子了。
爸爸让人剪掉了姐妹俩的长发,逼她们穿起了堂兄的衣服改造的T恤和短裤。
姐妹俩含着泪接受的爸爸的安排。爸爸的举动所有人都不理解,包括他的妻子。爸爸的严格耗费掉了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亲密与理解。
姐妹俩为了参加好朋友的婚礼而逃掉了训练,爸爸愤怒的一巴掌甩在了堂兄的脸上,姐妹俩向新娘哭诉:
“什么样的爸爸逼着自己的女儿每天早上五点起来那么辛苦的训练?”
“什么样的爸爸一听到抱怨就狠心的逼着剪掉自己女儿的头发?”
“什么样的爸爸逼着自己的女儿到摔跤场上去和男孩进行比赛?”
在这场所有人都很欢庆的婚礼上,从始至终表情都很悲伤的小新娘对她们说了一段话:
“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以女儿身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当我到了14岁,他们会将我嫁给一个我从未见过的男人,从家里离开,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你们的父亲,至少把你们当女儿。他为你们挡风遮雨,与全世界对抗,就是为了能让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
这段谈话之后,两个女儿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期待,也明白了努力训练对自己的意义。他们不再为了父亲而训练,而是为了自己而奋斗。
这是全剧真正的转折点。
看到这里,我脑海里蓦然浮现出前不久我姨姨和小表妹的一段对话。
表妹:“妈妈,都怪你,小时候不要求我,现在长大了我什么特长都没有。”
姨姨:“这能怪我吗?小时候问你喜欢什么,要送你去学习,你说你什么都不喜欢。”
表妹:“我那么小,懂什么?”
姨姨:......“好吧,怪我。”
我想这是很多孩子长大后都有的想法吧!看到同龄人能歌善舞,暗暗责怪自己的爹妈小时候没培养自己。就像我,有段时间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看到好些选手对答如流,心里就暗暗责怪我妈妈,幼年间对我要求不严格。那时,记忆力多好啊,《春江花月夜》,半天就会背了。可后来,我对这方面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妈妈便也逐渐放松了。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对我们未来有规划的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要想在这个世界拥有选择权,需要些什么。
电影里的爸爸就是这样,即使全世界都不理解他,可他知道要想让女儿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她们需要怎样的成长。
当被动训练化为主动训练后,成功之母也来了。
爸爸第一次带Geeta去参加比赛,Geeta 的对手是一水儿的肌肉男,Geeta 不负众望,终于......输掉了比赛。
还没拍掉身上的尘土,Geeta 就急切的问爸爸:“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再比赛一场?”
在爸爸的殷殷期望中,成功终于来临了。
Geeta 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比赛,最终夺得了印度女子摔跤全国赛的冠军,进入了国家队。
从乡村走出来的朴素妹子进入了大都市,就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教练不一样的训练要求,同学们松懈的训练氛围,Geeta 迷失了。
她留起了长发,学会了跳舞,化妆和购物,肆无忌惮的吃起了爸爸曾经禁止的那些刺激性食物。
她流连于这种没有爸爸管束的自由中,忘乎所以。
假期回家,Geeta 用教练教的方法指导妹妹的摔跤动作,爸爸愤怒的和她发生了争吵,最后,父女俩摔了一跤。
爸爸,输了。
Geeta 理直气壮的离家返校,出门前,妹妹说了一句话:“不是爸爸的技巧不管用了,是爸爸老了。”
两场比赛同时进行,妹妹顺利的拿下了全国冠军,Geeta 在悉尼却首战惨败。
惨败的Geeta 没有丝毫沮丧,平静的在那儿涂指甲油。当年那个失败后追问爸爸“我什么时候可以重新比赛一场。”的女孩儿迷失了。
毫无意外,Geeta 被淘汰了。
教练只留给了她一句话:“有些人,就没有赢得国际比赛的命。”
如果没有爸爸,这个开创印度历史的女孩儿就这样泯然众人了。她会消沉,自暴自弃,然后认命。
Geeta 有爸爸,有那个为了她可以和全世界对抗的爸爸。
在妹妹的劝说下,她打通了爸爸的电话,听着电话对面传来的抽泣声,爸爸决定去Geeta 身边。
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不会做饭,没有做过家务,为了去做孩子的陪读,他认为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
得知了教练的安排,爸爸坚定的说:“在55公斤级,你一定可以拿到冠军。”
教练的要求是能拿个奖牌就很好了,爸爸的要求是你要拿冠军。
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就会被淘汰。
所以教练领导的国家队,从来没有得到过金牌。梦想就那么小,舞台能有多大。
就像我们做事,如果只想着马马虎虎应付工作,那你迟早会变成个可有可无之人。
只有卓越,才无可替代。
教练要求给Geeta 减餐,让她参加51公斤级的比赛。爸爸偷偷的给Geeta 加餐,Geeta 每天偷偷跑出去的事情被教练知道了,教练一定要开除她们姐妹。
五十多岁的汉子,一生硬气的爸爸,为了姐妹俩,向校领导各种哀求,并拿出了姐妹俩从小到大比赛应得的奖金。
原来,在那么艰难的日子,在那些连食物都买不起的日子里,爸爸也不曾动用过一分姐妹俩的奖金。
学校留下了姐妹俩,爸爸却被列为了学校的黑名单。
在这场印度作为东道主的国际大赛上,爸爸的梦想已经转化为了这个国家的梦想。
爸爸告诉Geeta :“你一定要拿到金牌,只有第一才能成为榜样,只有榜样才能被人铭记。”
在Geeta决赛前的那一夜,爸爸对她说:
“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他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轻视女子的这些人在比赛!”
我想,这才是这部电影获得9.2高分的原因吧!它在向整个印度社会传递一个信息:“在这个男权社会,应该给予女性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抨击爸爸为了梦想对女儿的逼迫,摧毁了她们的童年。
可在印度那样一个社会,如果爸爸放任她们拥有自由的童年,是不是就意味着她们会迎来一个庸碌的成年?
早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终此一生。
何况,爸爸并非一开始就逼迫女儿们延续自己的梦想,首先,爸爸发现了女儿们的天赋。并和妈妈做出了为期一年的约定,先行探索。爸爸忍受了所有人的不理解和嘲笑。(可见爸爸并非为了面子而让女儿们训练。)
其次,女儿们不仅有摔跤天赋,而且她们敢于反抗自己的命运。被她们的朋友点醒后,她们就主动训练了。
最后,爸爸的梦想是想让她们夺冠,可更是为了让她们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决赛时,爸爸被教练设计关到了器械室,不能出现在赛场。Geeta打得特别艰难时,想起了爸爸的教导。爸爸不能永远帮你,你终究要靠自己!
不负所望,Geeta靠自己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打破了印度历史上没有摔跤金牌的魔咒。
靠自己,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这都是所有人成长必须学到的一课,谁,能不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