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腊月十三,是北方地区的小年,而南方地区则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有异,所以小年这天南北各地的民俗活动也各不相同。
相传,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录,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祭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之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还有小年“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小年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北方靠近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沿湖、海而居的百姓,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开始除尘扫垢,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节的序曲也就此拉开。
通常在小年这天,全国各地有这样一些习俗: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想想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的样子,这才是有年味儿啊。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下锅一般得蒸一个多小时,这个时候大妈大婶便会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待香喷喷的年糕出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沾着糖吃年糕,甜甜蜜蜜、蒸蒸日上的吉庆气氛便油然而生。
祭灶
这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菜肴、甜瓜、灶糖啦什么的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祭祀完毕,才端上桌大家一起分享。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剪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挨家挨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里了。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的,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窗花的内容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如今在城市,多数人家都是去买窗花,少了一种剪窗花的乐趣了。
除尘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要过年了,自然要把家里大扫除一番。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拔除不祥,这既指家里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诸种不顺。所以各家各户都要彻底进行清扫: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等,窗明几净迎新年。
吃灶糖或者糖瓜
祭灶供灶糖或者糖瓜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或者糖瓜,希望它吃过甜食,能 “上天言好事”,于是便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或者糖瓜的民俗。
贴春联
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农村一般都会请村里写字比较好的来书写春联,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毛笔,简朴但却年味浓郁,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内容的时候,最是温馨。
年关已近,还在外奔波忙碌的你,赶紧收拾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吧!今日小年,恭祝大家平安如意,吉祥快乐。
|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务必简信作者|